《物联网导论》第9章_移动通信网络v1.1

《《物联网导论》第9章_移动通信网络v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导论》第9章_移动通信网络v1.1(3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内容提要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特别是3G,将成为“全面、随时、随地”传输信息的有效平台。本章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3G通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相关应用。第8章介绍了无线低速网络协议以及无线传感网的组网技术。蓝牙、红外等传统低速网络协议的特点802.15.4/ZigBee协议无线传感网组网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章将介绍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3G技术和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并讨论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视频电话,手机电视),简单讨论4G的发展。内容回顾9.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移动通信发展历史9.2 3G通信技术和标准9.3 移动互联网9.4 关于4G三
2、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有哪些?本章内容9.1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语音 1928年,美国普渡(Purdue University)大学的学生发明了超外差无线电接收机,随后被美国底特律警察局利用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车载无线电系统)。 1946年,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建立起了第一个可用于汽车的电话系统。 西德、法国和英国分别于1950年、1956年和1959年完成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的研制。9.1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语音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中小容量的改进移动电话系统IMTS。IMTS有两个频率分别用于接收和发送功能。IMTS支持23个信道,频率范围为150450MHz。在一个大
3、区域中只用一个基站覆盖的设计被成为大区制。大区制有以下特点特点:基站覆盖面积大发射功率大可用频率带宽有限,系统容量小适用于专业网,不适合商用9.1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语音1982年,为了解决大区制容量饱和的问题,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AMPS提出了“小区制小区制”,“蜂窝单元蜂窝单元”的概念,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同时采用频率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技术,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大容量要求和频谱资源限制的矛盾。100km范围之内,IMTS每个频率上只允许一个电话呼叫;AM
4、PS以允许100个10km的蜂窝单元,从而可以保证每个频率上有1015个电话呼叫。蜂窝系统系统结构系统结构每一个蜂窝单元有一个基站负责接收该单元中电话的信息。基站连接到移动电话交换局(Mobile Telephone Switching Office, MTSO)。MTSO采用分层机制,一级MTSO负责与基站之间的直接通信;高级MTSO则负责低级MTSO之间的业务处理。移交:移交:当电话在蜂窝单元之间移动的时候,基站之间会通信,从而交换控制权,避免信道分配不错导致信号冲突。基站对于电话用户控制权的转换也称为“移交”。 “软移交”:用户通话保持连贯。 “硬移交”:老的基站需要停止用户通话。蜂窝系
5、统(续)9.1 第二代移动通信: 数字语音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制式数字制式支持传统语音通信、文字和多媒体短信支持一些无线应用协议900/1800MHz GSM移动通信工作在900/1800MHz频段无线接口采用TDMA技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MAP协议800MHz CDMA移动通信工作在800MHz频段,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IS-41协议无线接口采用窄带码分多址(CDMA)技术GSM系统GSM是一种蜂窝网络系统,蜂窝单元按照半径可以分为:宏蜂窝宏蜂窝:覆盖面积最广,基站通常在较高的位置,例如山峰微蜂窝微蜂窝:基站高度普遍低于平均建筑高度,适用于市区内微微蜂窝微
6、微蜂窝:室内,影响范围在几十米以内伞蜂窝伞蜂窝:填补蜂窝间的信号空白区域GSM后台网络系统包括以下模块系统:基站系统基站系统,包括基站和相关控制器网络和交换系统网络和交换系统,也称为核心网,负责衔接各个部分GPRS核心网核心网,可用于基于报文的互联网连接,为可选部分身份识别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也称为SIM卡,主要用于保存手机用户数据CDMA系统CDMA,美国高通公司提出,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容量在理论上可以达到AMPS容量的20倍。CDMA可以同时区分并分离多个同时传输的信号,实现频域、时域和码域等三维信号处理的协作。CDMA有以下特点特点: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容量质量之间可以
7、权衡取舍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内重复使用9.1 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语音与数据 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可以提供所有2G的信息业务,同时保证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全面的业务内容,如移动办公,视频流服务等。 3G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包括高速移动环境下支持144Kbps速率,步行和慢速移动环境下支持384Kbps速率,室内环境则应达到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保证高可靠服务质量。 人们发现从2G直接跳跃到3G存在较大的难度,于是出现了一个2.5G(也有人称后期2.5G为2.75G)的过渡阶段。3G的发展历程2G迈向3G的过渡产业HSCSDGSM网络的升级版本透过多重时分
8、并行传输,速率比GSM网络快5倍动态提供不同的纠错方式GPRS基于传统GSM的产物改造现有基站系统,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速率可以达到114Kbps立即联机EDGE俗称2.75G,是GPRS到3G之间的过渡产业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84Kbps主张利用现有的GSM资源IMT-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于1985年由ITU TG8/1提出,最初名为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后在1996年更改为“IMT-2000”。 数字2000蕴含了三层含义: 希望该系统能在2000年全面应用到市场;
9、希望3G能在2000MHz的频率上运行; 希望可以3G保证2000KHz的带宽。 1999年,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被通过。3G无线接口标准传统的窄带TDMA技术远远不能满足3G系统的高带宽要求,而CDMA的编码方式才是现行3G通信标准的基础。图中关于CDMA技术的3个标准分别是:IMT-DS,对应于W-CDMAIMT-MC,对应于CDMA2000IMT-TD,对应于TD-SCDMA和UTRA-TDD9.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9.2 3G通信技术和标准通信技术和标准9.3 移动互联网9.4 关于4G我国采用的三种3G标准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本章内容9.2 3G通信技术和标准3G发
10、展历程回顾:发展历程回顾:1985年FPLTMS概念被提出。1991年国际电联正式成立TG8/1任务组,专门负责FPLTMS的标准定制工作。1996年FPLTMS更名为IMT-2000。1997年ITU向各国发出通函,要求各国在1998年6月之前提交关于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的候选方案,一共收到15份有关3G接口的技术方案,其中包括我国自主研究制定的TD-SCDMA标准。2000年5月,国际电联正式公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CDMA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为众多标准的基础。我国采用的三种3G标准分别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TD-SCDMATDSCDMA(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