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和海洋水

《陆地水和海洋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地水和海洋水(1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 1了解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是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条件,如田纳西河流域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因地处温带气旋的路径上,受温带气旋影响,冬季和春季多雨,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河流的主汛期出现在12月至次年4月。 2掌握水能开发中各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 我国属于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区域发展中影响国计民生且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把握水利工程建设的空间关系要从上游下游的流域关系来把握,要从地势、落差和雨量大小来把握,要从地质条件来把握,要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以长江流域为例:重点地区地形地势水能资源特征地质条件开发水能资源的社会经
2、济条件横断山区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两区域均位于我国湿润区,气候温暖湿润,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的基本条件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我国经济较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电力市场狭小;电站的综合效益小三峡地区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相对可靠,地壳相对稳定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社会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电力市场广阔;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3.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人文因素 因素 影
3、响自然因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强降水和连续性降水带来的超量雨水,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流水减慢,泥沙淤积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文因素过度砍伐、陡坡开荒,使地表植被减少一方面削弱了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者加剧洪水湖造田、占用河道、占用分洪区使得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削弱了流域的蓄洪、滞洪和行洪能力,也加剧了洪灾的形成 4.案例:三峡工
4、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利影响: 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可调节局地气候; 还能提供大量的水电,与火力发电比,它可减轻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及部分文物古迹,三峡的自然景观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还会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加重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等; 水库蓄水
5、要迁移人口与城镇。据有关资料统计,光是人口迁移就达113万,涉及鄂、渝两省市的21个县(市、区)。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案例:田纳西河的启示: 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 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加大发展内河航运等。综合评估开发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