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doc
上传者:蓝天
2022-06-20 10:15:59上传
DOC文件
88 KB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A、 《人类环境宣言》
B、 《生物多样性公约》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21世纪议程》
正确答案:A
第2题,下列环境行政许可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的是()。
A、 林木采伐许可证
B、 废物进口许可证
C、 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
D、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正确答案:A
第3题,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 《增长的极限》
B、 《寂静的春天》
C、 《只有一个地球》
D、 《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确答案:D
第4题,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主体是()。
A、 省级环保机构
B、 地方各级环保机构
C、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 省级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D
第5题,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是()。
A、
B、
C、
D、
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
免于缴纳排污费
并需缴纳排污费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
, 正确答案:D
第6题,下列选项中我国环境立法尚未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形式是()。
A、赔偿损失
B、 排除妨碍
C、 消除危险
D、 精神赔偿
正确答案:D
第7题,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首创于()。
A、 日本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
第8题,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
A、 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环境改造关系
D、 环境管理关系
正确答案:A
第9题,“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以哪次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A、 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B、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C、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D、 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正确答案:B
第10题,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一条件的社会组织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二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B、 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 依法在本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正确答案:C
第11题,“环境保护”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
A、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 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C、 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D、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正确答案:A
第12题,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哪一级人 民政府()。
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A、 《人类环境宣言》
B、 《生物多样性公约》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21世纪议程》
正确答案:A
第2题,下列环境行政许可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的是()。
A、 林木采伐许可证
B、 废物进口许可证
C、 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
D、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正确答案:A
第3题,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 《增长的极限》
B、 《寂静的春天》
C、 《只有一个地球》
D、 《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确答案:D
第4题,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主体是()。
A、 省级环保机构
B、 地方各级环保机构
C、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 省级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D
第5题,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是()。
A、
B、
C、
D、
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
免于缴纳排污费
并需缴纳排污费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
, 正确答案:D
第6题,下列选项中我国环境立法尚未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形式是()。
A、赔偿损失
B、 排除妨碍
C、 消除危险
D、 精神赔偿
正确答案:D
第7题,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首创于()。
A、 日本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
第8题,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
A、 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环境改造关系
D、 环境管理关系
正确答案:A
第9题,“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以哪次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A、 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B、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C、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D、 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正确答案:B
第10题,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一条件的社会组织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二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B、 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 依法在本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正确答案:C
第11题,“环境保护”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
A、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 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C、 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D、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正确答案:A
第12题,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哪一级人 民政府()。
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