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古小彬:氏族文化在海南客家宗祠中的体现

上传者:2****5 2022-06-14 09:37:01上传 DOC文件 31.50KB
古小彬:氏族文化在海南客家宗祠中的体现_第1页 古小彬:氏族文化在海南客家宗祠中的体现_第2页 古小彬:氏族文化在海南客家宗祠中的体现_第3页

《古小彬:氏族文化在海南客家宗祠中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小彬:氏族文化在海南客家宗祠中的体现(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氏族文化在海南客家宗祠中的体现古小彬(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氏族文化是客家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海南的客家村落中,氏族文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姓氏都会建造宗祠(或公屋、公堂)、编修族谱,甚至给同宗共脉的家族拟定取名排辈的字与号,等等,它不但彰显出客家人的崇本报先的精神特点,还凝聚了宗族间的团结、互助,相互促进。在对海南客家村落作田野调查时,氏族文化的突出表现在于祠宇、堂联、堂号与字辈等。祠宇是祠堂(宗祠)和庙宇(家庙)的简称,系祭祀先祖之所。一般一个姓氏就一座祠堂,没有祠堂的,至少也有公屋或公堂。亦有二姓、三姓同祠者,此类鲜见,一般是同时期同地域迁到同一地方拓基者有之,或入嗣它姓、

2、或被它姓抚养者亦有之,如儋州市那大镇洛南村、新村等客家地区均有此现象。而祠堂往往额以“宗祠”、“祖祠”、“家祠”等名称,如陵水县光坡镇坡尾同安村“黄氏宗祠”、临高县红华农场龙潭村“陈氏祖祠”、儋州市那大镇石屋富豪村“范氏家祠”等等,公屋、公堂一般不冠额。客家祠堂内或大门上,往往悬挂匾额,以彰显该氏族的荣耀,如“昭武第”、“参军第”、“赞司第”、“南迁盛族”、“泽荫流香”“椿萱并茂”、“贡元”等。客家人又以饮水思源、荣宗耀祖为本。祠堂或公屋内张贴“祖先神位榜”,陈列先考、先妣神位牌,并在神位榜上书写自己姓氏的堂号。但对改嫁后的妇女,“不得随夫将其姓氏刻上金牌,安放在祠堂灵牌殿上供奉”。海南客家祖

3、先神位牌的书写为:首书:堂。中间写:氏(或门、姓)堂上历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或福位),在其左右两旁分别书“左昭”、“右穆”。两边对联:祖德家声远;宗功世泽长。或以本姓氏的发祥地、郡望拟写对联。横额书:祖德流芳。祖先神位牌一般放置于祠堂、公屋、公堂或自家厅堂中间,旁边安置观音、华光大师、盘古、东厨司命灶君或其他崇仰的神像。并在神位牌前置供桌,上陈香炉、烛台。堂号既是一个家族中特有的名号,也是区别于外姓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着家族的血统、历史及荣誉。但堂号的名称,并不是随便取的,一般以姓源发祥地或祖籍地来命名,也有以先祖卓著功勋或嘉行懿事作堂号,也有直接以姓氏的郡望为堂号。堂联是通过对联形式,将姓

4、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官职等等,以艺术手法把内容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数典不忘祖之目的。这些堂联,一般张贴于祖祠、家庙或住宅正厅门上。在海南客家祠堂中,以姓氏郡望为堂联的占多数。如:澄迈县石岭夏朗罗氏(豫章堂)祠堂对联:豫章世代源流远;琼岛宗支德泽长。儋州市南丰镇松门村谢氏(宝树堂)祠堂对联:东山世族;宝树家声。儋州市南丰镇海雅村林氏(济南堂)祠堂对联:济世潭敷功德厚;南天普照寿星光。儋州市南丰镇南丰街吴氏(至德堂、延陵堂)宗祠对联:延陵世泽;至德家声。儋州市那大镇石屋富豪村范氏(高平堂)家祠大门对联:高大门墙耕读缵承增寿富;平分昭穆纲常克正振英豪。儋州市南丰镇松门高台村、头佑田寮村钟氏(颍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489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