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第四章--纤维素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的研究方法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第四章--纤维素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的研究方法A(6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纤维素化学结构纤维素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的研和物理结构的研究方法究方法2主要内容 纤维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纤维素大分子链状结构的方法二、研究纤维素大分子功能基的方法 纤维素物理结构的研究方法一、纤维素的结晶度测定方法二、纤维素微细结构的研究方法3纤维素纤维素是无色无味具有不同形态的固体纤维状物质,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加热则分解,没有熔化现象。纤维素在自然界中有着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储量,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植物的支持组织。纤维素在棉花中含量最高,可达98%,亚麻中含量为80%,木材中含量为50%。纤维素分子组成是(C6H10O5)n,它是由D-葡萄糖通过葡萄糖通过
2、1,4- -甙键甙键连接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如下: 纤维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纤维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5一、研究纤维素大分子链状结构的方法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可以认为是由葡萄糖基组成的呈链状结构的简单聚糖,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非还原性末端还原性末端6研究纤维素大分子化学结构包括大分子的单元组成、单元间的价键链接及功能基团等。式中 R = H研究方法基本上可按下述过程进行:研究方法基本上可按下述过程进行:(一)(一) 水解水解(二)酯醚化(二)酯醚化(三)甲醇解(三)甲醇解(四)(四) 还原还原78(一) 水解用酸将纤维素完全水解,得到得率为9698的D葡萄糖,这说明了纤维
3、素是由葡萄糖基组成的简单聚糖。如果分离出来的纤维素中混有其他聚糖(如半纤维素),则酸水解后能得到其他的单糖,这些单糖都能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加以鉴定。910(二)酯醚化纤维素经完全酯醚化后的产物为纤维素的三取代物,这说明组成纤维素的D葡萄糖基具有三个游离羟基,分别在C2、C3和C6位置上。这可将三甲基纤维素(纤维素的甲基醚)水解所得产物与从2、3二甲基D葡萄糖醚化后得到的2、3、6三甲基葡萄糖的性质作比较即可得到证实。11由于组成纤维素的D葡萄糖基只有三个羟基,因此可推断这种D葡萄糖基的结构是环状,而不是开链状的。(因为如果是开链状的,则应当有四个游离羟基,酯醚化时应当得到四
4、取代物。)12(三)甲醇解(单元间联接键的确定)纤维素不完全水解时可以得到各种低聚糖,其中最小的低聚糖为纤维贰糖。将纤维贰糖醚化醚化(如甲基化)可以得到八甲基纤维贰糖,把它再甲醇解,可分离出2、3、4、6四甲基葡萄糖的甲基甙和2、3、6三甲基葡萄糖的甲基甙。其反应过程如图12。13从而说明纤维贰糖分子中D葡萄糖基之间的联接是1,4 甙键甙键,即所有纤维素大分子中葡萄糖基之间的联接都属1,4甙键甙键联接。14(四) 还原纤维素有还原性纤维素有还原性,它能使氧化铜(CuO)还原为氧化亚铜(Cu2O),也能在碱性溶液中使碘(I2)还原为碘化物(I),这说明纤维素大分子的一端的甙羟基在碱溶液中会互换为
5、醛基,因此具有还原性,也即是纤维素具有还原性的末端,但另一端则是非还原性的末端。以上的实验证明了纤维素是由D陆环葡萄糖以14甙键联接、具有还原性末端的链状结构的聚糖。15纤维素的链状结构,过去一向认为是直链状的,但是,在发现粘胶纤维的纤维素大分子中有“弱联接”(即弱甙键)以后,就对“直链状”有所怀疑。 “弱联接”的来源,除可能从邻近葡萄糖甙键的葡萄糖基中由于形成了羰基CO造成“弱联接”以外,现在认为很可能是由于线型纤维素大分子折叠造成的,即线型纤维素大分子并非全部是“直链状”,而是呈折叠链状的,在折叠处就形成了“弱联接”,以L联接表示之。16二 、研究纤维素大分子功能基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17红
6、外光谱(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缩写为IR)处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其波长范围约为0.751000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近红外光区(0.752.5m)、中红外光区(2.525m,波数4000667cm-1)、远红外光区(251000m)等三个区。其中,在中红外光区中红外光区出现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基频吸收带,而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中红外光谱区最适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通常所指的红外光谱法,是在中红外光谱区进行的光谱分析法。1819一般的红外光谱图,横轴为波长(
7、um)或波数(cm-1),纵轴为透过率或吸收率。波长与波数的关系如下:-1110000()()()cmcmm 为波数,为波长2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30405060708090Wavenumber(cm-1)34302920163014301370104055721透过率和吸收率的关系如下:0100II透过率0100100II吸收率式中,I0为辐射的入射强度; I为辐射的透射强度。22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
8、(如Ne、He、O2和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而且,凡是具有不同结构的两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23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则与分子组成或其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故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折和纯度鉴定。24在制浆造纸的分析中,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着重于基团分析及与其他分析方法配合进行分子化学结构方面的研究。同时,通过对制浆造纸过程中纸浆试样红外光谱的差异,推断木素和糖类的功能基及结构的变化规律,
9、了解其反应机理等。纤维素大分子,和其他大分子一样,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来研究它结构中所具有的基团。25(一)试样制备方法用来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的纤维素物料试样的制备方法如下:取80120目试样3.54.0mg和350mg 200目的KBr混合(在玛瑙钵中研合),混合好后,称取300mg置于称量瓶中,然后在60真空中干燥(真空度接近1.01325105Pa)4h,然后直接倒入压片模中压片。压片时抽气12min,在1.47109Pa压力下压3min则可得到全透明的片子(空气相对湿度57)供应用。26压片机27(二)谱图分析定性分析红外光谱法进行定性与结构分析时,一般说来,首先在基频区基频区(即基团的特征
10、频率区,波数在40001350cm-1)搜寻功能基的特征伸缩振动;再根据指纹指纹区区(波数在1350650cm-1)的吸收情况进一步确认该基团的存在,以及与其他基团的结合方式。28天然纤维素红外光谱的解释293031323334定量分析(使用不多)如要进行各基团的定量测定,则可用基线法测量每个峰的吸收强度,或吸光度(A)。0logIAI35所谓基线法,实际上就是用基线来表示该分析峰不存在时的背景吸收线,并用它来代替记录纸上的100%(透过)坐标。在作基线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十分谨慎地进行。一般来说,基线可有以下几种画法:36 1如果分析峰不受其他峰干扰,则可作如图15中的1线为基线,即作一线和峰
11、的两肩相切。 2如果分析峰受到近旁峰的干扰,则可作单点水平切线为基线,如图15中的2线。373如果干扰峰和分析峰紧靠在一起,但是它们的影响实际上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当浓度变化时,干扰峰的峰肩位置变化不是太厉害,则可以采用图15的4线作基线。 4基线也可以不是直线,例如根据吸收峰应该是对称的这个原理,其外推曲线很可能就是近旁分析峰的合适基线,如图15中的3线。纤维素物理结构的研究方法纤维素物理结构的研究方法39纤维素的物理结构,实际上是指纤维素纤维中纤维素之间的物理状态。这方面已经进行了较多研究,如纤维素之间存在结晶结构和非结晶结构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公认。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因此,
12、研究纤维素结晶结构和微细结构的问题,仍然是目前还在继续进行的工作。40对于纤维素的晶体类型,许多研究证明纤维素晶体属单斜晶系和斜方晶系。纤维素在受不同条件处理后,结晶结构有所改变。现在已知的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有:纤维素I、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和纤维素。了解内容:了解内容: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是存在于天然纤维素原料(如棉花、些麻、亚麻、木桨等) 中的一种多晶型物。纤维素纤维素:是纤维素的再生形式,可由纤维素经由两种途径得到:(一)从溶液中再生;(2)用碱润胀(丝光)。这两种办法形成的纤维素结构基本上都是从溶液(或凝胶)中结晶得到的,所以,可以认为,纤维素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多晶型物。纤维素纤维素:
13、将纤维素或纤维素用液氨(无水一甲基胺或一乙基胺)处理,再将氨或胺完全蒸发,可得到纤维素 (也称氮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变体(也称纤维素T 和高温纤维素)一可由不同的途径制备,但都通过高温处理(例如在碱或甘油中)。纤维素:它是一种新型的纤维素多晶型物,从x射线衍射图上发现与其他纤维素变体不同。42一、纤维素的结晶度测定方法对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状态(即所谓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的研究认为,纤维素是由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交错联结而成的。在结晶区内,纤维素链分子的排列比较整齐,有规则;而在无定形区,纤维素链分子的排列不整齐,规则性较差,结合较松弛。而且从结晶区到无定形区是逐步过渡的,并无明显界限。43
14、纤维素的结晶度是表征纤维素聚集态形成结晶程度的指标。纤维素的结晶度是指纤维素构成的结晶区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数:100%结晶区样品含量纤维素的结晶度结晶区样品含量非结晶区样品含量44纤维素的结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般来说,随着结晶度的增加,纤维的抗张强度、硬度、相对密度及尺寸稳定性等均随之增加,而伸长率、吸湿性、柔软性、以及化学反应性等则随之减小。因此,测定纤维素的结晶度,对于从结构上了解纤维素纤维的性质具有指导意义。45测定纤维素结晶度常用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和密度法等。近年来,又有应用喇曼(Raman)光谱和核磁共振(13CNMR)作为辅助方法的研究。
15、本节介绍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纤维素结晶度的方法。46(一)红外光谱测定纤维素结晶度红外光谱法测定纤维素结晶度有三种方法:A重氢取代法:Mamn和Marrinm提出重氢取代法(即氘化法)。该法是对纤维素进行重氢化,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使重氢只取代无定形区中的OH,使OH变成OD,而结晶区中的OH不发生反应,从而使红外图谱中的3500cm-1的OH吸收谱带的强度下降,而2530cm-1处出现OD的吸收谱带。该法以3500cm-1谱带与2530cm-1谱带强度之比称为结晶度。这种方法测定精度高,可与X射线衍射法相比拟。但由于此法操作繁琐,重水不易获得,故末广泛应用。47B沃康诺(Oconnne
16、r)经验法:在研究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和纤维素微细结构间关系时,Oconnor发现,在振动磨中研磨过的纤维素,由于其结晶性遭到一定的破场,导致1429cm-1谱带(CH2剪切振动)强度不断下降,而893cm-1谱带(不对称环向外伸缩CH弯曲变形振动)强度反而增加。也就是随着结晶度的增加,1429cm-1谱带强度增加,而893cm-1谱带强度降低,因而他提出了一种以结晶度指数(OKI)表示的经验式:111429893(cmcmaO KIaa为谱带强度)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纤维素I,而对丝光化纤维(纤维素)常出现反常现象。48C. 纳耳森(Nelson)和沃康诺(Oconnor)经验法:Nelson和Oc
17、onnor在纤维素结构的研究中,选用1372cm-1谱带(CH弯曲振动)来衡量纤维素结晶度的变化,并以2900cm-1谱带作为内标(CH和CH2伸缩振动),其结晶度指数(NOKI)经验式为:1113722900. (cmcmaN O KIaa为谱带强度)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纤维素I,也适用于纤维素。上述后两种方法较多采用。49两种纤维的红外谱图50两种纤维的红外谱图51 按上述两个公式与进行红外结晶指数(NOKI 和OKI)的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52(二)研究纤维素结晶结构的X射线衍射法1.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当其投射到晶体中的原子时,原子中的电子由于受到了X射线
18、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作用而随之振动,这样振动着的电子本身也就成为发射球面电磁波的次生波源,而且其频率和相位均与入射的X-射线一致。所以,X-射线虽按一定的方向射入晶体,但当它和晶体中的原子所含的电子发生作用之后,电子成了发射X-射线球面波的次生波源。这相当于X-射线进入晶体后一部分改变了方向,产生散射现象。53晶体中各个原子所发出的球面波会产生干涉现象,当两个相邻的波源在某个方向上的波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它们所发出的波互相最大限度地加强,而在其它方向上则相互减弱。晶体学中将这种波的加强成称为衍射。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和一般光栅对可见光的衍射极为相似,故晶体可以看成是X-射线的衍射光栅。利用
19、X射线衍射来研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时,就是根据衍射最强点的强度和位置,测出纤维素纤维晶体分子链中的恒等周期,晶胞大小和结晶度等。542. X射线的产生X射线管由阳极靶和阴极灯丝组成,两者之间作用有高电压,并置于玻璃金属管壳内。阴极是电子发射装置,受热后激发出热电子;阳极是产生X射线的部位,当高速运动的热电子碰撞到阳极靶上突然动能消失时,电子动能将转化成X射线。 阳极靶的材料一般为:Cr、 Fe、 Co、 Ni、 Cu等阴极电压U几十千伏;管电流i:几十毫安;功率一般为4KW,利用转靶技术可以达到12KW。 553. 衍射仪的组成 X射线的发生装置-X光管; 为了使X射线照射到被测样品上需要有一个
20、样品台; 为了接受由样品表面产生的衍射线需要有一个射线探测器,而且这个探测器应当安放在适当的角度上,测角仪 检测系统,正比计数器等564. 结晶度的计算XRD用在纸浆纤维中纤维素结晶度的测定,用Cu靶靶,按下列公式进行结晶度(CrI%)的计算:100%8 .220 .198 .22IIICrI 式中,I22.8和I19.0分别为衍射角2=22.8和19.0时的衍射强度。57波长与衍射角的关系为Cu/Co=sinCu/ sinCo, Cu=0.1541874nm, Co=0.1790307nm, 经过计算,Cu靶的衍射角19与22.8分别对应Co靶的22.1与26.5,因此当用Co靶靶时,按下列公式进行结晶度(CrI%)的计算: 100%5 .261 .225 .26IIICrI 式中,I26.5和I22.1分别为衍射角2=26.5和22.1时的衍射强度。58两种纤维的XRD谱图(Cu靶)59按上述公式进行结晶度(CrI%)的计算,结果如下所示:重点内容1. 纤维素大分子化学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2. 纤维素大分子化学结构研究方法的过程3. 研究纤维素大分子功能基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4. 纤维素的结晶度测定方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