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上传者:2****5 2022-06-15 21:00:33上传 PPT文件 3.07MB
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_第1页 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_第2页 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_第3页

《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6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本节将分析地面作用在前、后车轮上的法向反力,本节将分析地面作用在前、后车轮上的法向反力,分析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通过分析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通过 I 曲线、曲线、 线、线、f 线、线、r 线分析汽车的制动过程,介绍汽车的附着线分析汽车的制动过程,介绍汽车的附着利用率、附着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单轮模型分析利用率、附着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单轮模型分析ABS的制动控制过程。的制动控制过程。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制动过程的三种可能制动过程的三种可能 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

2、轮抱死拖滑;稳定工)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稳定工况,但丧失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况,但丧失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 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附着条件利用较好。附着条件利用较好。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将影响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将影响制动时前后轮的抱死顺序,从而影响汽车制动动时前后轮的抱死顺序,从而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

3、附着条件利用程度。时的方向稳定性和附着条件利用程度。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3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g1ddhtumGbLFZg2ddhtumGaLFZdduzgt令LzhbGFZg1LzhaGFZg2z z 制动强度制动强度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4bXFFgtuddg2g1haLGFhbLGFZZ当前、后轮都抱死时当前、后轮都抱死时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zdduGmt5思考:为什么有些轿车采用前盘后鼓的制动系统配置?思考:为什么有些轿车采用

4、前盘后鼓的制动系统配置?制动管路为什么采用交叉布置?制动管路为什么采用交叉布置?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6GFF2111ZFF22ZFF“理想理想”的条件是: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车轮同时抱死。I 曲线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7代入将g2g1haLGFhbLGFZZgg2

5、121hahbFFGFF消去变量消去变量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12121ZZFFFFGFF由理想的条件可得由理想的条件可得1g1g2g22421FhGFGLhbhGF8gg2121hahbFFGFF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12121ZZFFFFGFF由理想的条件可得由理想的条件可得思考:思考:I 曲线受哪些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对特定的因素影响?对特定的汽车是唯一的吗?汽车是唯一的吗?11222421gggFhGFGLhbhGF90.40.20.30.

6、11Fd /d0.1utg2F0.3g0.2g0.4g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作图法确定 I 曲线1)按照)按照 作图,得到一组等间隔的作图,得到一组等间隔的45平行线。平行线。GFF21GFF21tugGddddugt这组线称为这组线称为“等制动减速度线组等制动减速度线组”。线上任何一点都有以下特点:线上任何一点都有以下特点:100.40.20.31 . 01Fd /d0.1utg2F2)按)按 作射线束作射线束g21gahFFbh0.10.30.20.4I曲线曲线0.3g0.2g0.4g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

7、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1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221FFFFF1FF 12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1FF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1.线13121FF为一直线12FBF1tan直线斜率线线: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线线F2F1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

8、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014F1、F2具有固定比值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为同步附着系数。同步附着系数。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同步附着系数 从图中看,从图中看,同步附着同步附着系数是系数是线和线和 I 曲线交点曲线交点处对应的附着系数。处对应的附着系数。 该点所对应的减速度该点所对应的减速度称为称为临界减速度临界减速度。15得由gg1hahbg0hbL 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满足固定比满足固定比值的条件值的条件满足同时抱满足同时

9、抱死的条件死的条件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6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FXb1、FXb2间的关系曲线。间的关系曲线。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1. f 线组17 一定时,一定时,f 线为直线线为直线与与 无关无关代入将b2b1bXXXFFFgb2b1b1hLFFLGbFXXXFXb1=0gXhGbFb2FXb2=0gXhLGbFb1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

10、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轮抱死的条件是前轮抱死的条件是gb1ggb2hGbFhhLFXXLhFLGbFFXZXgb1b118FXb1FXb2g(0,)Gbhf 线组线组1 . 0f 线组作图线组作图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0.20.30.40.519代入并整理得将b2b1bXXXFFF2. r 线组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FXb1、FXb2间的关系曲线。间的关系曲线。b1gXGaFhgb2hLGaFX0b1XF0b2XF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定时,一定时,r 线为直线线

11、为直线与与 无关无关后轮抱死的条件是后轮抱死的条件是LhFLGaFFXZXgb2b2gb1ggb2hLGaFhLhFXX20FXb1FXb2g(0,)Gbh1 . 0g(,0)Gahr 线组线组I曲线曲线1 . 0r 线组作图线组作图f 线组线组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0.20.30.40.50.20.30.40.521第五节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2当当FXb20时是地面驱动力,无意义。时是地面驱动力,无意义。f 线与横坐标的交点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后轮制动管路失后轮制动管路失效,前轮抱死时的效,前轮抱死时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753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