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后答案和重点-类方比较(打印版)(共4页)

《方剂学课后答案和重点-类方比较(打印版)(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课后答案和重点-类方比较(打印版)(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总论1、何为方剂、方剂学?方剂学与中药学有何区别?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依照组方基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剂型及用法,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学与中药学的区别在于中药学研究的是单味药物的功效,而方剂学研究的是多味药物组方之后的功效,不是简单的药物相加,其中还蕴含着很多的中医药物的基本理论。2、如何理解“以法统方”?一般说,在临诊时运用中医理论,确定主证完成辨证以后,就要进行论治。论治首先是立法(确定用何种治法),把治法确定以后,就要根据法去选方
2、、用药。前人把这种方法称做以法统方,意思是说要根据治法的要求去选用方剂及加减药物。3、从总体而言,配伍的目的是什么?增强药力;扩大治疗范围;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控制多功效单味药中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4、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基本结构包括哪些方面?君臣佐使原则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佐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
3、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剂量变化对方剂功效与主治有何影响?剂量增减,药力也之增减;剂量改变,剂量比例变化改变方中的配伍关系,影响改变该方功效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6、内服散剂有几类?各有何特点?内服散剂有两类:一种是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如七厘散;另一种是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的,称为煮散,如银翘散。一、解表剂1、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麻黄汤、桂枝汤 组成:桂枝、甘草 /麻黄汤:麻黄、杏仁 /桂枝汤
4、:芍药、生姜、大枣 功用:疏风散寒解表 /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麻黄汤: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风寒表虚证,有汗无喘,脉浮缓 2、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为何配伍收敛之五味子、白芍?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3、九味羌活汤主治何证?其配伍有何特点?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配伍特点:温清并用,重在温散
5、;药备六经,“分经论治”。4、杏苏散为何能治风寒咳嗽?苏叶发表散邪,开宣肺气,杏仁肃降肺气,止咳化痰,二药相伍,兼顾凉燥外邪与肺气失宣。5、败毒散主治何证?方中配伍人参有何意义?败毒散所治症候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佐用人参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6、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为何配伍辛温的荆芥、淡豆豉?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7、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效、主治
6、方面有何异同?桑菊饮和银翘散相同点-组成: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不同点-桑菊饮:配有桑叶、菊花、杏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弱,但长于宣肺止咳,属辛凉轻剂。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身热不甚、口微渴者。银翘散:配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力较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为辛凉剂。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发热、口渴较重,或伴咽痛者。8、桂枝汤、银翘散服法有何特点?其意义何在?桂枝汤服药后需喝热粥,以支汗源,助全身发汗解表。银翘散以频服取效二、泻下剂1、寒下剂与温下剂之组方思路有何
7、异同?同:均配伍泻下药和行气补气药,以泻下攻积和调节气机。 异:寒下剂还配伍活血药,治寒凝积滞;顾及兼夹证的药,如补虚药等。温下剂还配伍温里药,以消除寒邪之病因。2、三承气汤在组成、功效、主治及煎服法方面有何异同?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 组成:大黄 /大承气汤:厚朴、枳实、芒硝 /小承气汤:厚朴、枳实 /调胃承气汤:甘草、 芒硝功用:清泻热结 /大承气汤:泻热攻积力强,功善峻下热结 /小承气汤:泻热攻下之力较逊,功能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泻热攻下之力较为缓和,功能缓下热结 主治:用治阳明实热,积滞内结之便秘证,苔黄厚,脉实有力,大便秘结,腹痛拒按 /大承气汤:主治实热、积滞壅结肠胃所
8、致之阳明腑实证及热结旁流、痉病、热厥、发狂,以痞、 满、燥、实证俱在为特征者 /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之轻证,以痞、满、实而燥证不甚为特征者 /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燥热实结,而痞满不甚者。煎服法:大承气汤:先煮厚朴和枳实,去滓内大黄,再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 /小承气汤:三药同煎 /调胃承气汤:大黄与甘草同煎,芒硝溶服。 3、温脾汤属温下剂,为何配伍苦寒之大黄?本方重用大黄攻下之功,主泻下积滞,且方中附子为大热之药,足以制大黄之寒性,以达温下之功。4、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麻子仁丸与小承气汤中哪方泻下力更强?麻子仁丸即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而成。虽亦用小承气汤泻
9、肠胃之燥热积滞,但实际服量较小,更取质润多脂之麻仁、杏仁配以蜂蜜、白芍,既可益阴润燥以通便,又能减缓小承气汤攻伐之力,使下不伤正;原方用量较小,仍属缓下之剂:小承气汤以痞、满、实为主证,泻下作用强于麻子仁丸。5、十枣汤为何配伍大枣?其用法有何特点?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三、和解剂1、小柴胡汤主治何病证?方中为什么配伍人参、大枣、甘草?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邪从太阳传入少阳,是由于正气不足,故方中配伍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既扶正驱邪外出,又益气御邪内传,甘草助参、枣扶助正气,并能调和诸药。2、大柴胡汤由何方加减而成?其功效、
10、主治有何特点?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减去人参。甘草,再加入芍药、枳实、大黄而成。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而以少阳为主之证。3、四逆散为何配伍养血之白芍?四逆散主治肝脾气郁证,肝脾气机不畅,故配伍白芍益阴养血,柔肝缓急,与柴胡相伍,为调肝的常用药组。4、逍遥散的配伍有何特点?配伍特点:体用同治,肝脾并调,气血兼顾,但以疏肝行气为主。5、半夏泻心汤由何药组成?其配伍有何特点?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气机,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四、清热剂1、白虎汤主治何证?方中清热为何选用生石膏、知母,而不用黄芩、黄连?白虎汤主治气分热盛
11、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为用方依据。本方证为里热炽盛,灼伤津液所致,法当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石膏辛甘大寒,清热生津;知母虽为苦寒之品,但质地滋润,具清热滋阴之效。二药配伍,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颇能切中病机。而黄芩、黄连虽能清热,但有苦寒化燥伤阴之弊,对热盛伤津之证不利,故不用之。古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即是此理。因此,在治疗热病时,始终要顾护好人体的阴液。2、清营汤为何配伍银花、连翘、竹叶?清营汤中配伍银花、连翘、竹叶的意义是清热解毒,轻宣透邪,引营分之邪透转气分而解,即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理。3、凉膈散是“以泻代清”的代表方,方中为何不以大黄为君?凉膈散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