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

上传者:97****76 2022-07-11 20:04:47上传 DOC文件 84KB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_第1页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_第2页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_第3页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高二语文史记翻译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_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_3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_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_5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_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_7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_8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_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

2、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_10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_李将军列传 1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_2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_3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_4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 _5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_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_7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_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_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_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_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4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_屈原列传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_2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_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_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_5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

4、张仪。 _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_7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_8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_9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_1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_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_2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_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5、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_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5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_6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_廉颇蔺相如列传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_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_4.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6、,怒发上冲冠_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_6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_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_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_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_5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_6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_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_8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7、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9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_10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_魏公子列传 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_2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_3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_4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_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_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_7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_8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

8、之有哉?尚安事客! _9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_10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_淮阴侯列传 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_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_3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_4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_5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_6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_7而天下已集,

9、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_8秦之纲绝而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_9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_10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_- 13 -高二语文史记翻译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自由地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认为自己的女儿与一般人不同,一定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都不同意,今

10、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亭旁(向沛公的军队)投降。 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已经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5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汉王的军队过去

11、后,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7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将领做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8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项羽却嫉妒贤能,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006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