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内部控制教2-4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内部控制教2-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内部控制教2-4章(3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内部控制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 1、内部控制理论的内涵及贡献 2、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内容 3、内部控制基本原则的内容与要求 一(一)关于内涵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及其作用的发挥指明方向和提供各种支持的理论。 一(二)关于贡献 理论基础可从行为学、控制方法论视角来探索。行为学视角下包括组织行为理论和舞弊动因理论;控制方法论视角下包括控制论和混沌理论。建立 1、行为学基础下 基于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从行为学上研究内部控制是有理可依的。 (1)组织行为理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学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奠定了直接的
2、理论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内部控制理论和实物的发展。表现在重视人重视授权重视环境的变化人的行为一致性差异性内部控制存在的必要性内部控制应遵循适用性和有效性原则管理者应学会放弃控制员工要学会对工作承担责任及决策经营战略、经营范围、组织结构 (2)舞弊动因理论冰山理论三角理论GONE理论1/8“水上部分”人人能看到,客观存在的7/8“水下部分”更主观化、个性化基础压力机会借口内在动力外部条件心理平衡过程G 低下的道德水平,受主客观因素影响O 实现舞弊行为可能的途径与手段,只能控制不能消除N 产生舞弊的直接动因E 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及惩罚的性质和程度 三种理论综合起来,发现机会和暴露(海面部分)与内部控
3、制关系密切,内控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影响程度,对压力、贪婪、需要和借口(海底部分),也应给予关注。 要发挥内部控制的防范舞弊作用,要从刚性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两方面着手。 2、方法论基础下 (1)控制论 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管理和控制共同规律的科学。信息对象 控制是一种特定的作用,特点如下: 施控主体、受控客体、传递线路能动作用反馈前馈预先测出干扰因素,及时消除问题已经出现,检出偏差,纠正偏差 贡献:同构性系统与适用性 所有系统都有类似的结构,只要它们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运作模式类似,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能适用于这些不同性质的单位和过程。自动控制理论与自检系统 技术操作过程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理
4、论也适用于社会经济过程。内部控制的对象是单位内部的业务活动和会计活动,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与很多系统都有同构性,据此内部控制系统利用复式记账原理及账户之间勾稽关系可实现自动控制、自我检测。调节、控制原理与控制方法内控根本目的是支持组织既定目标实现,而当目标出现偏差时必须进行调节,就是前馈和反馈。预防控制,如审核批准控制分为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2)混沌理论 小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并与其他异常现象相互作用,就可能导致大灾难的发生。 想通过扩大内部控制的范围来消除这些小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是徒劳的。COSO框架认为,无论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多好,也只能“合理保证”而不能“绝对保证
5、”。 二、关于基本假设 最早提出内部控制系统假设条件的是罗伯特西蒙斯,他提出7个假设:人有固有道德缺陷;有效的内部控制对舞弊行为有震慑力;独立的人能识别并报告他发现的异常;多人共谋可能性低;正式任命会使员工将控制缺陷反馈给管理层;记录和文件是正式的交易凭证;业绩目标与正确信息并不矛盾。 前两个是内控的必要性,后五个是内控能有效的原因。 现在的假设 控制实体假设 对内控活动空间范围作的界定 可控性假设 内控是个能动的控制系统。施控者是有控制权的人员;控制手段是各种控制活动和机制;受控者是能对实现控制目标产生影响的相关人员的行为。 复杂人性假设 人是有限理性的,他们有双重人格,经济的一面导致其有最
6、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和机会主义倾向,道德的一面使其有有意识的克制私欲、纠正行为偏差的倾向。 有限理性使人的行为有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任何决策不会尽善尽美。 利益最大化动机使自己各方面达到完全满意。 机会主义倾向是个人的投机取巧心理。 道德是靠人们内心的信念的力量来维持的。 不串通假设 除非存在反证,任何控制实体相关人员不会合谋。补充了复杂任性假设,也为内控有效性奠定了基础,使两人以上的协同舞弊可能性大大降低。 要求在设计内控时,遵循权力制衡原则,重视权责分配。 三、关于基本原则 1、合法性 这是实现合规目标的前提,也是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 2、全面性 层次上,涵盖董事会、管理层、全体员工 对
7、象上,覆盖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 流程上,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各环节。 贯彻全面性的原因:一是克服短板影响、二是为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证。全过程全员 3、重要性 内部控制中应当在兼顾全面基础上突出重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重点控制,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这是实现内控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能提高效率保证效果。 4、有效性 控制论认为控制的目的就是实现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就是有效性。 要根据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时,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和实施。 5、制衡性 讲求全责明确。组织行为理论强调授权和权力制衡,控制论认为系统有自检性,不串通假设也为制衡性奠定了基础。 要求人们办理有固有风险的业务事项时,不相容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