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7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缺口、通货紧缩缺口等重要概念。 2.了解乘数论和加速数原理。 3.掌握以两部门经济为分析基础的简单的凯恩斯宏观模型。 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假设条件 1.二部门经济(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2.价格刚性 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2、。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总需求:家庭的消费需求、企业的投资需求、政府的购买需求以及国外的需求(净出口) 其适用范围:短期分析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 因为价格不易变动或具有粘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因此,GDP、NDP、NI、PI就相等。 二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的概念 1.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产出用公式表示为:y=c+i ( c、i意愿消费和投资)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
3、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而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指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微观与宏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搞清均衡时产量和价格的决定)。而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关注的是经济个体的产量和价格(即Q和P)宏观分析关注的是宏观经济的整体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价格指数(CPI)。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3.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E=y收入=100支出=100100 y AE100 0IU0AE图中同B点相对应的支出和收入都为100亿美元,说明生产数额正好等于需要支出(消费加投资)的数额。若产
4、出大于100亿美元,说明非意愿存货投资IU大于零,企业要削减生产。450450支出等于收入的450 线 (b)支出决定收入 图13-1三、投资等于储蓄三、投资等于储蓄 1.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也可用i=s表示,因为E=c+i,y=c+s,则得到i=s。 2.均衡条件: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第二节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P383)(P383)一、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 消费包括: (1)自发消费:由人的生存需要而产生,不随收入而变动。 (2)引致消费:由收入而引起的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消费量是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凯恩斯认为对消费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
5、 2.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影响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v收入水平v商品价格水平v利率水平v收入分配状况v消费者偏好v家庭财产状况v消费信贷状况v消费者年龄构成v季节与气候v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 或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上述公式为: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ycMPCycycAPC (1) (2) (3) (4) 收收 入入 消消 费费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1.011.000.990.970.940.920.890.890.850.750.64
6、0.590.53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ABCDEFG表131 某家户消费函数c=c(y) 6 8 10 12 14 y 图 132 消费曲线 c 16 14 12 10 8 6 0BACDFGE4503.消费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4.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5.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
7、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是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c= + yyC=OYC450y 6.消费函数上每一点的斜率相等,并且大于0小于1 7.APCMPC,因为, 即是MPC。 yyyycAPCAPCAPC和和MPCMPC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1)APC和MPC都为正数。(2)APCMPC。(3)APC、MPC都是递减的。( APC反映的是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MPC反映收入变化与消费变化之间的关系。)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例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例是递增的。 1.储蓄与收入的关系是储蓄函数。s=
8、s(y) 表132 某家户储蓄表 (1) (2) (3) (4) 收收 入入 储储 蓄蓄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 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0.110.150.250.360.410.470.010.000.010.030.060.080.1111001504007601170164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ABCDEFG 6 8 A 10 12 14 y s=s(y) s 2 1 0 -1BDCFEG 图134 储蓄曲线ysMPS储蓄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MPS)。 2、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则
9、是平均储蓄倾向(APS)。其公式是: ysAPS 二者是线性关系,则由于s=y-c,且c= + y,因此, s=y-c= y-( + y)=- + (1- )yAPSAPS和和MPSMPS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1) APS、MPS都是递增的。在递增过程中,当出现负储蓄时, APS0,即APS为负值。但MPS为正值。(2)MPS APS 例: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至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解:依题意得:(1)平均消费倾向APC=C/Y=800/1000=0.8(2)平
10、均储蓄倾向APS=S/Y=(1000-800)/1000=0.2(或APS=1-APC=0.2)(3)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4)边际储蓄倾向MPS= S/Y=(1200-900)-(1000-800)/(1200-1000)=0.5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P387 1.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c=c(y) y0 y c,s a 0 -aAs=s(y)450 图图136 136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2.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
11、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1.国民收入的分配 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2.政府税收政策 实行累进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 4.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 , 其中, 00 1,c、y分别是当期的消费和收入 ,为边际消费倾向,但凯恩斯指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y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