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课件

《《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临 安 春 雨 初 霁临 安 春 雨 初 霁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习目标u 1.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u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u 3.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u 4.背诵全诗。E r壹预读先学作 者 介 绍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1),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
2、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作 者 介 绍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作 品 介 绍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
3、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等等这些,都与临安春雨初霁极不相似。临安春雨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题 解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初霁,刚刚放晴。陆游的这首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阴( (今浙江绍兴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赋闲了五年
4、。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 (今浙今浙江杭州江杭州) )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传诵的名作。写作背景夯实基础1.明确字音。霁(j)明朝(z
5、ho)2.解释下列词语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京华:京城之美称。矮纸:短纸、小纸。斜行:倾斜的行列。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E r贰精读研习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研读课文【鉴赏首联】如何解读首联的内容?明确: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