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焦炉煤气SZJHSDS-00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焦炉煤气SZJHSDS-0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焦炉煤气SZJHSDS-003(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年3月31日 SDS编号:SZJH/SDS-003产品名称:焦炉煤气 版本:SZJH 2.0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焦炉煤气化学品英文名:Coke oven gas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 编: 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介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燃料及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易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易燃气体混合物扩散,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如果处置不当还有可能发生回火爆炸。遇氧化剂激烈反应。 GHS 危险性
2、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标签要素: 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可能损害生育能力或胎儿、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伤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避免吸入气体,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洗。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
3、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清除一切点火源。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如感觉不适,就医。安全储存:在通风良好处储存。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存,保持容器密闭。废弃处置:建议用焚烧法处置。按照当地/区域/国家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处置不当还有可能发生回火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与氧、卤素及其他强氧化剂等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4、健康危害: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CO中毒后,受损最严重的是对缺氧最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肌。接触煤气易引起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较急,症状严重,通常分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30%。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昏、头沉重、恶心、呕吐、全身疲乏等;有的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不会昏迷。中毒者离开中毒场所,经过治疗或不经过任何治疗,数小时后或次日即可好转。中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度为30%50%。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部呈樱桃红色,呼吸困难,心律加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可恢复。重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50%。患者深度
5、昏迷或有意识障碍,且具有下列症状之一: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重度中毒死亡率高,存活者也常有后遗症。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物质 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氢气40-47.6%1333-74-0甲烷19.2-21.6%74-82-8一氧化碳5-8%630-08-0二氧化碳2.36-3%124-38-9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急 救: 皮肤接触:无意义。眼睛接触:无意义。吸 入:吸入煤气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昏迷等中毒症状,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
6、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食 入:无意义。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便携式气体呼吸防护器材。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用最佳方法给纯氧。一般最好的方法是用口鼻面具。如果呼吸机能不全,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呼吸暂停的病人经常能通过持续而有效的人工呼吸获救。必须谨慎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具有40以上碳氧血红蛋白的病人并显示未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详见对医生特别提示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特别危险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
7、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与氧、卤素及其他强氧化剂等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 主要采取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的方法实现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非压力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用: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理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消防服,在上风向
8、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的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作用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受限空间扩散。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措施防
9、止进一步的泄漏。防止大量有毒气体直接进入大气。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喷雾状水抑制气体或改变气体云流向,隔离并通风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切断火源。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防爆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小量泄漏,用合适的材料封堵住漏气点;大量泄漏,设置警戒范围,保护现场人员,尽快找到泄漏点,切断煤气来源。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
10、通风系统和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等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避免吸入。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 8 部分。 避免与强氧化剂、碱类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 10 部分)。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贮存于通风处,远离明火、热源、氧化剂。罐体温度不宜超过30。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禁止吸烟、接打手机。贮区内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与强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