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地震及土工抗震概论.

上传者:20****2 2022-06-22 15:22:12上传 PPT文件 3.13MB
地震及土工抗震概论._第1页 地震及土工抗震概论._第2页 地震及土工抗震概论._第3页

《地震及土工抗震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及土工抗震概论.(5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地震及地震及 土工抗震概论土工抗震概论骆亚生 2008.5.21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沉痛哀悼沉痛哀悼汶川地震中遇难同胞汶川地震中遇难同胞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3 内容安排内容安排第一节 地球的构造第二节 活动构造带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第四节 地震带第五节 地震的名词概念第六节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第七节 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第八节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第九节 抗震设计常用方法第十节 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4第一节 地球的构造 地球

2、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5第一节 地球的构造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公里(大陆)或7公里(海洋)。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其间是康拉德面,在10公里左右。上部地壳只有大陆有,海洋基本缺失。上部地壳主要为花岗岩层,下部地壳主要为玄武岩层。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870公里左右。地幔也分为上下两层,分界面约在1000公里左右。上地幔主要由超基性岩组成。下地幔主要由超高压矿物组成的超基性岩构成。 在上地幔分布着一个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深度在60-400公里左右,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由于莫霍面上下物质都是固态,

3、其力学性质区别不大,所以将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公里左右。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体物质。地核的物质成分同铁陨古相似,所有有时又叫“铁镍核心”。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6第二节 活动构造带 断层、褶皱和它们在地表所反映出的形态,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相互联系确有规律的。我们常把那些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共同的成因和内在联系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归为一个构造带。在我国,有许许多多构造带,它们的延伸方向有北东向的,还有东西向的、南北向的等等。有些构造带相对来说

4、比较稳定。另外一些构造带则还在活动,这就是活动构造带。它在地面上常呈狭长形,那里经常表现为地面较大幅度的升沉及水平方向的错动,有些地方还表现为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的频繁活动。 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7第二节 活动构造带 当然构造带的活动不一定都表现为地震。但地震之所以发生,必然是由于某一个构造带的局部或全部,甚至更大范围的活动,达到了一定激烈程度所引起的。因此,查清哪里有活动构造带,鉴定活动构造带的性质,测定那里活动的强弱程度,以及了解和这个构造带相关的地区的地质情况,认识周围环境对这个活动构造带的影响,就有可能找到那种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这对我们预防地震有重要意义。

5、 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8第二节 活动构造带 活动构造带中以下几个部位容易发生强烈地震 1.活动断裂带曲折最突出的部位(简称拐弯处或拐点),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点。因为这种部位构造脆弱,地应力易于集中; 2.活动断裂带的两头(简称端点),有时是震中往返跳动的地点。因为在地应力加强而被迫向外发展的时候,活动断裂带的两头是按过去构造运动的轨道,进一步推动它继续发展最有利的部位; 3.一条活动断裂带和另一条断裂带交叉的地方(简称交叉点),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点。因为断裂交叉处,断面多半崎岖不平,或者有大堆破坏了的岩块聚集在一起,容易导致应力集中。2022-5-31西北农林科

6、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9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0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

7、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1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2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按成因,天然地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按成因,天然地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成的

8、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宁夏所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由于构造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破坏重,因此是地震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的重点对象。 火山地震 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发生地震数的7%左右。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一般震级不大。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左右,其破坏范围非常有限。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3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按震源深度可分为以下类型:按震源深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浅源

9、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也称正常深度地震,占总数的3%。宁夏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已记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700公里。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4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按震中距可分为以下类型:按震中距可分为以下类型: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 震震中距大于100公里、小于1000公里的地震; 远 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5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按震级(按震

10、级(M)可分为以下类型:)可分为以下类型: 小 震4级以下的地震; 中强震5-6级的地震; 强 震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8级以上的地震又称为特大地震。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6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按地震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按地震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

11、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7第四节 地震带 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比斯喜马拉雅带,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上。总的来说,地震主要发生在洋脊和裂谷、海沟、转换断层和大陆内部的古古板块边缘等构造活动带。1995-2001年全球4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8中国地震区划图2022-5-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9第五节 地震的名词概念主震、前震、余震主震、前震、余震什么是主震?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3348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