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的题记精彩起来



《让作文的题记精彩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作文的题记精彩起来(3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让作文的题记精彩起来_作文复习之题记篇 翻阅近年来的中考佳作,发现不少考生都把撰写题记,作为提升个人作文档次的一种写作技巧。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精练出彩的题记,就像画家“画龙点睛”一样,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人耳目一新。 题记、后记法。在正文之前题目之下,援引他人或自写的含义深刻的话,这便是题记。还有一种形式是后记,即在正文结束后,引用名人名言或自写能揭示主旨的话作结。题记与后记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它们或阐述写作缘由或揭示作者内涵,目的是让读者透视到作品中的亮点
2、,触摸到写作情感的脉搏。从鉴赏中寻找到写好题记的方法。 毋庸讳言,相当多的题记写得并不精彩,反而成了添足之蛇。主要有三方面的毛病: 牵强附会:题记与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或者是主旨的提炼,或者是着意地渲染,或者是设置悬念,它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有的同学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它美,只要自己喜欢,生搬硬套地强按上去,有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让人啼笑皆非。 简单冗长:题记要简练,但要言简意丰,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的题记却写得冗长乏味,读来令人生厌。 滥用无度: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题记,运用与否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它主要用在记叙文里,议论文、说明文用得很少。有的同学却文必题记,用得太
3、滥。 那么,如何写出精妙的题记来呢?我们不妨从中考的满分作文里去找找门道。 一、揭示主题 用题记来点明主旨,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有明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尤其需要这种点题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如2003江苏常州考生的花开花落的题记是这样的: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同时存在。 文章写大多数的花儿选择在春天绽放,可面对死亡却无人为之高唱挽歌;而菊花选择万物凋零的秋天悄然开放,即使光泽已逝,风采不在,秋风也为之吟唱,小女孩也会为之默默祈祷。题记紧扣内容,对文章的主旨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因此读者对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2004 南京考生的乱
4、世中的美景是写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写李清照的坎坷命运,写坎坷命运成就了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作者在题记中这样写道: 愁,造就了乱世中最美的风景。 这个题记虽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但是比喻所揭示的题旨还是不难看出的。 二、阐述话题 作文时,需要在话题与文章之间架构一道桥梁,打通自己文章与话题的联系。在题记中对话题进行一番自己的阐述,写出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这无疑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江苏省淮安市考生“鼓励”自传的题记中这样阐述话题: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作者借助比喻,阐述了自己对话题“鼓励”的理解,同时又点明了题
5、旨,可谓一箭双雕。 、三、形象含蓄 示例一: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翻检日子 点评示例一,将日子比作滑滑的掌中细沙,这本身就很富有动感和美感,点出日子之本质,贴切而又饱含哲理,接着,正文中小作者又以意识流的手法翻检日子中的零乱碎片,以自省的姿态思考成长的话题,与题记浑然一体。 示例二: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点评示例二,将人生喻为花朵,鲜明生动地亮出观点,统领全文,使文章增加了浓郁的诗意与深邃的哲理,说理精彩,善于用诗化语言抒怀议论,显示了考生开阔的视野与丰富的积累。 四、增强底蕴 示例
6、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独上高楼 点评示例一,考生借王国维对词中境界的描述,暗示了“独与“高”并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境界的理解。当清醒的“自我认识与世俗的“他人期望”不能一致时,“独上高楼”便成了考生心中理想的选择,考生巧用诗词作题记,不仅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五、渲染铺垫 在许多题记中,或引用格言警句,或运用诗词名句,或借助比喻起兴,描写铺排,渲染气氛。如成都考生在暗地的孩子的题记中就采用了描写的方法进行渲染: 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眼神游离地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在倾斜的墙脚,肆意到孤独的风景;没有一只鸟飞过观望破碎的图画. 江苏盐城考
7、生乡村让我陶醉的题记则采用了铺排的手法进行渲染: 乡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乡村是一个静寂的地方,乡村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乡村是一个纯朴的地方 示例二: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那时花开 点评示例二,考生巧妙地用泰戈尔名言,与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非常吻合,不仅增加论证的可信度,更增添了文章的哲理性。 六、对比反衬 示例一: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冷漠越来越多,温情越来越少。然而,感动,正以它清淡却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诠释人文的内涵。感动,点一瓣心香 示例二: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8、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点评示例一,考生采用两组对比,客观而冷静地展示了残酷的现实,表现了物质空间与心灵空间双重狭小的处境。但考生高扬主旋律,看到了时代的亮色,“悲”而不“怨”,“暗”中有“亮”,在这样的危机之中,凸现了“感动”的意义,令人眼前一亮。文章用题记的形式,开篇即亮出自己的观点,为读者阅读全文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示例二,为突出主旨,考生用对比的方式层层推进,先言钱之重要,继而写健康之重要,最后一句用“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将考生的思想一目了然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便于读者宏观把握。 七、增强语势 示例一: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