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

上传者:d****t 2022-06-02 22:07:24上传 DOCX文件 16.52KB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_第1页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_第2页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_第3页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他是20 世纪 30 年代“现代派”的代表作家。1930 年加入“左联”, 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与卞之琳、艾青、冯至等人创办顶点、新诗等刊物。1941 年香港沦陷后,被捕入狱,但始终坚持民族气节。1949年回内地,1950年病逝。戴望舒早期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注重语言的锤炼,意象朦胧,情致哀婉,韵调优美,内容多抒发个人孤独、忧伤、愁苦的情怀,极具柔婉秀丽的艺术魅力。抗战开始后,其诗风有重大变化,开始超越个人情感的樊篱,直面现实,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融为一体,表现了热爱祖国和人

2、民、仇视侵略者的强烈情感,更表现了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和必胜的信念。有诗集 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雨巷 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 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先生在看到这首诗后,称此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彷徨在江南悠长雨巷的孤独者,等待着一位温婉美丽的姑娘的画面。 也许这位姑娘的家在雨巷的尽头,也许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这条小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我”再次穿行在小巷之中,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外,雨巷显得那样的寂寥、凄清,更让人忧愁的是“我”希望逢着的这样姑娘又偏偏结着愁怨, 她的篱墙颓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

3、命运的打击?惆怅、妩媚动人,高洁而又孤傲,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于一体的象征,尽管美丽姣好,却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在 “我” 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样”两颗心灵终于接近了,却又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

4、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从诗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 都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那样的徒劳和无助。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也同样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这样的姑娘

5、实在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另外,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文章从诗人的气质,象征性和音乐性等方面对雨巷进行了深入的赏析,这里再提供另外一个“视角”。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写在蒋介石发动“四 ? 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施蛰存的家乡松江。这首诗虽然字面上写的是如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可是了解时代背景的作者不难体会

6、到这是恋爱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而不能仅仅当作恋歌。这是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且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情的基本风貌: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相互渗透,合为一体。初读雨巷,第一感觉就是美,诗写得很美,不仅语句美,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一种凄美, 这种美总会让人产生无限想象,也极其愿意融入其中。于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诗人想要表达的那种意境。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反复诵读, 我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为朗读法和感悟法相结合,因为诗中有情节,有画面感,所以我想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感知诗歌,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融入情境当中,又可以真切的体会和感知雨巷。二、雨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

7、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 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分析其成因。2、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同学们说出夏天一个很明显的天气变化下雨。而下雨天人的心情往往又是略带有小小的伤感色彩和忧郁心情的。然后引出同样的雨天同样的心情下忧郁诗人戴

8、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戴望舒”)2、朗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某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 “意象” ,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板书“颓圮,太息,彳亍”)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3、作家介绍,写作背景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这首诗到底

9、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找寻诗中的美。(开始讲解诗)4、找意象(6 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5、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 ,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 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这时候的“我”,

10、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 “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

11、的是 “追求与幻灭, 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6、分析意象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现在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7、总结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 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8、作业雨巷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五一假期刚过,感觉大家都变黑了,是不是晒的呀? 生:(默笑不语)师: 天气越来越热,夏天来了,同学们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那么提到夏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夏天一个很明显的天气变化是什么呢? 生:(齐声回答)下雨。师:是

12、的,夏天经常会下雨。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呢,正是创作于夏季的一个雨天, 它的名字就是雨巷 , 作者戴望舒。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诗歌。(板书 “雨巷,戴望舒”)(待同学们朗读完毕)好,同学们,在讲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诗的作者戴望舒。戴望舒,原名,戴梦鸥。那么“望舒”这个笔名是从何而来的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给大家讲一下。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一句话:“前望舒使先驱至,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带路,后面由风神飞廉跟从。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女神。那提到月亮,大家首先想到的神话人物是谁啊? 生:(齐声)嫦娥。师:嗯,很好

13、,嫦娥,这里提到的女神望舒,跟嫦娥一样,美丽温柔,纯洁优雅。那么诗人用望舒做自己的笔名,大家可以猜测一下,诗人的内心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具有一些浪漫情怀啊? 生:(点头)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一下这首诗,看看诗人这般浪漫情怀之下,创作的 诗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刚才大家已经读过诗了,那我想问一下,初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生 1:我认为这首诗写的特别美。师:那你觉得美在哪里呢?请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部分。生1:我最喜欢第二节。师:请读一下,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节。生1:(读诗的第二节),我认为第二节用了很多的反复,用丁香来描述姑娘,丁香本身就很美,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姑娘的美,一种哀怨

14、彷徨的美。 师:非常好,还有没有同学说一下自己喜欢的地方?生 2:我认为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很好。两节前后照应,为我们描述了雨巷中的一幅画面。师:很好,这位同学说,诗的开始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画面,画面感很强。这两位同学分别找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部分,我想诗中应该有很多可以触动大家的地方。刚才生1 说道诗中有很多反复,这里我要说一下,这首诗的音节性非常强,除了有反复,也就是复沓,还有很多的叠词和押韵用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看到这首诗的时候,评价诗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生 2 说这首诗很有画面感,那么是什么样子的画面呢,现在我就要带大家走进这样一个画面中,去感受诗的魅力。诗一开篇,诗人就

15、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又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诗人独自走在雨巷中。小巷、 细雨、 撑着油纸伞的诗人和他彷徨的步态这就是这首诗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上述镜头之后,诗人的一段内心独白出来了: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中的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那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姑娘呢?诗中接着写到:(请同学读第二节),这一节我们看到,有一个丁香的出现。那么丁香大家都有所了解,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多以白色为主,间或有紫色,给人一种柔弱、娇美而又高洁、庄重

16、的感觉。可惜的是,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落,中国古人就常用丁香做引愁之物。那么是怎么用它做引愁之物的呢?大家来看这两句诗:(板书: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南唐李璟浣溪沙),大家可以看到,这两首诗中,不光有“丁香”还有一个“愁”字,可见在古诗中,“丁香”多是与“愁”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由于古诗的反复吟诵和传唱,在中国文人心中,丁香逐渐变为柔弱娇美愁怨的食物的象征。 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所有性质的女性形象既具有帝乡的美丽和颜色, 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备丁香的忧愁和哀怨的特点。这样一个丁香姑娘,经过诗

17、人的想象创造,富有了生命,在诗中,她便像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跃起来:(生 3 读第三节)。诗中所写的雨巷中原本只有彷徨的诗人独行,现在变成了两个人,而且那个姑娘的形态、表情都与诗人很相似。这样一个相似的人物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 这样两个人相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生 4 读第四节), 大家注意,第四节在全诗中起到了一个转折过渡的作用,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我们可以揣摩一下,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激动又满怀期待的啊?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师或生举例说出那种心情起伏变化的感觉)。 可惜的是她却没有停留,而是走到诗人面

18、前留下一声叹息继而走远。当她经过诗人身边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表情“凄婉迷茫”,可以猜想或许她是不想与诗人分离的,但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这两位心灵相通(表情步态一致)的人就这样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是多么的令人遗憾。(生 5读第五节),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下,诗人目送丁香姑娘渐渐远去,直到走过“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与姑娘相聚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 “姑娘”也终于消失在了尽头。但诗人还处在不舍的状态中,即使姑娘已走远,他还能感受“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中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芬芳,并为这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 生6 读第六节)我们可以想象,诗

19、人一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回味着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她的颜色芬芳甚至她满含叹息的目光,但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这美好的爱情和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诗人独自彷徨:(生7 读第七节),刚才生2说过,最后一节和第一节基本上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这两节的区别, “逢着”改成了“飘过” ,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期待与一个人相遇和期待一个人能够从我们身边经过,哪一种期待更深?显然是“逢着”更加让我们感到那种期待。这样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读到最后,我们深深的感觉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由此, 哀怨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好了,

20、这首诗我已经带着大家串讲了一遍,如此一首画面感极强的诗,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慨和震撼。下面我们再齐声朗读,带着这样一种无奈哀怨惆怅的感情(生齐读全诗,师同时板书“意象、意境、情感”六个字)。读完全诗,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首诗都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生:全诗的意象有:油纸伞、丁香姑娘、雨巷、篱墙、“我”。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朦胧又凄美的氛围,表达了凄清、哀怨、惆怅的情感。师:(板书上述内容),很好。这就是诗所抒发的情感。那么最后,我们再来听一遍 配乐朗诵,请几位同学上来为我们表演一下丁香姑娘,大家请放下书本,只是去听诗的朗诵,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本人,我们就在这样一条巷子中,看到这么一个温婉的姑 娘向我们走来,却又走远,那种起起伏伏的心情变化到底是如何的。生模仿完毕,诗朗诵也结束,教师布置作业,课程结束。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24069.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