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上传者:A** 2022-06-08 12:09:47上传 DOCX文件 12.86KB
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_第1页 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_第2页 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_第3页

《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9年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理论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的编排表达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纯熟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根底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

2、构造,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详细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惯用所学的

3、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019年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人教版: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早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理论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究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

4、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才能,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二、教学目的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详细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纯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会识别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程度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浸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绘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展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

6、惯用详细的数描绘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别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开展学生的数感。6、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7、使学生可以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可以结合详细情境,进展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详细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

7、;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可以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才能;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三、 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考虑,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可以纯熟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纯熟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8、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四、教学详细措施: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根据本班学生的详细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详细措施: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方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标准书写格式等的教育。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活动

9、中学习数学。3、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历。详细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考虑、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擅长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展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展分工合作,以进步数学活动的纪律。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方跟生活联络的需要理论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浸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展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浸透。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历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

10、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老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展辅导。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考虑,提倡算法多样化。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程度,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

11、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课时第一周开学教育;解决问题4课时第二周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3课时第三周除法3课时第四周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第五周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整理和复习4课时第六周图形与变换剪一剪4课时第七周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第八周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4课时第九周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十周五一放假4课时第十一周整理和复习,期中检测4课时第十二周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第十三周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十四周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4课时第十五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

12、减几百几十笔算;4课时第十六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4课时第十七周统计 4课时与当今“老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老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老师或“教习。可见,“老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老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老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老师为“教员。第十八周找规律4课时一般说来,“老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

13、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老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老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老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因为“老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第十九周总复习4课时第二十周整理和复习,期中检测4课时: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5385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