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_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2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进程一一 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至今地球上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里17601850年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 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英国,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6.5%。18511950年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 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的城市人口从1850年的0.4亿,增至1950年的4.5亿,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8%。 与此同时,其它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到
2、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28.4%,整个世界开始站到了城市化的起跑线上。1951至今 城市化的普及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主旋律。许多发展中国家挣脱了殖民统治的束缚,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从而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 使世界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1980年达到 41.3% ; 1990 年按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显示已达到了50% 。这 50 多年,是世界城市化空前发展、 加快扩散和迅速普及的阶段。二二 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统计年份1800185019001950198020002004城市化水平3.07.014.02
3、8.439.047.049.0年均增长速度0.080.140.290.350.400.50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 %大城市超前发展 大城市数量扶摇直上 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为什么大城市的发展会出现如此超前现象?为什么大城市的发展会出现如此超前现象?城市群与城市带相继崛起n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65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最大的
4、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n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多万以上的大都市。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n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也称为东海道城市群。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n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这一超级城
5、市带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n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 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n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这个城市群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
6、海一起组成。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三三 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又称“反城市”(deurbanization),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贝利于1976年首先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即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区无限蔓延,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的衰退。直观地看,它似乎和城市化是背道而驰的。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于本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出现这种逆城市化的趋势三三 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在城市化水平继续缓慢提高的同时,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市区中心吸引力下降,郊区成为人们主要的
7、聚居区域中心城市开始分解,小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四四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超前城市化超前城市化”与与“滞后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超前城市化 亦称“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即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四四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超前城市化超前城市化”与与“滞后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和前一种情况相反,在亚洲一些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其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工业向乡村扩散、农村人口就地非农化,从而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历程中国城市化历程一一 城市化的史前与起步阶段城市化的史前
8、与起步阶段古代与近代城市的发展古代与近代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城市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近代城市起步维艰,落后于世 战国:临淄、咸阳、邯郸、郢都,郑城、曲阜、洛阳、成都、姑苏 两汉:长安、洛阳、成都、宛城、邯郸,临淄、彭城、长沙、番禺、广陵 三国:洛阳、长安、建邺、成都、荆州,许昌、徐州、长沙、凉州、幽州 两晋:洛阳、长安、建康、邺城、成都,姑臧(武威)、襄国(邢台)、寿春、广陵、姑苏 南北朝:建康、长安、平城(大同)、邺城、成都、广州、寿春、荆州、广陵 隋唐: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太原,钱塘、荆州、金陵、广州、幽州 五代十国:汴州、洛阳、金陵、杭州、福州,广州、成都、长沙、荆州、扬州北宋:汴京、扬州
9、、杭州、福州、泉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成都、长沙南宋:临安、泉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扬州、长沙、中都、成都元:泉州、大都、扬州、广州、福州,明州(宁波)、杭州、中庆(昆明)、成都、辽阳明: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成都、济南清: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济南,广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汉二二 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的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的曲折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的曲折发展正常上升时期:1949-1957剧烈波动时期:1958-1965徘徊停滞时期:1966-1978三三 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市化的加速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
10、的城市迅速发展中等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快速增长小城市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分析n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化滞后的根源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化滞后的根源农业基础长期薄弱:大跃进(1958-1960,第二个五年计划)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长期忽视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育不良严格的户籍管理固化了城乡分野二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发展的新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发展的新问题人口总量庞大,转移任务艰巨人口流动迅速,城市负担加重地区梯度发展,亟须宏观调控三三 中国城市化道路辨析中国城市化道路辨析城市规模: 最佳城市规模是否存在? 规模效益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是否存在? 发展大城市好还是发展小城市好?城市发展方针四四 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要点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要点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优势,带动区域发展 强化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发展稳步发展小城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五五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趋势外推法按当前城市化发展速度测算 相关分析法按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预测联合国法按城乡人口增长率差推算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67914.html
文档标签:第三 世界 城市化 进程 中国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