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重点笔记(第七版)重点已经标出



《影像学重点笔记(第七版)重点已经标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学重点笔记(第七版)重点已经标出(1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总论与成像有关的特性:穿透性:成像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感光效应:摄片基础电离效应:放疗基础X线成像原理三个基本条件:X线穿透力;被穿透组织必须存在密度、厚度差异;成像介质成像原理和密度术语:用密度高、低来表达影像的白与黑。物质密度: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与其本身比重呈正比。人体密度:【高低】骨骼、软组织(含液体)、脂肪、气体四类影像密度:受物质密度及被照器官与组织的厚度影响。自然(天然)对比:不同组织间存在天然的密度差别,未经修饰,X线通过该区域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人工对比:某些脏器内无明显组织密度差,为了显示该组织脏器,在其内注入高或低密度物质,使之与周围组织间形成对比(胃肠、血管造影、PTC
2、)窗宽(WW)与窗位(WL):不同器官、组织其CT值变化范围不同,所显示部位CT值变化的范围叫窗宽,范围的中心点叫窗位。CT窗位(以某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其细节结构)和窗宽(CRT图像上所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CT图像上所能显示的最小细节):指区分2个相邻物体最小距离的能力,用mm表示。密度分辨率(CT图像上所能显示图像的最小差别):指区分不同组织密度差异的能力,或称对比分辨率,用%来表示T1弛豫时间:沿静磁场方向的纵向磁化恢复约2/3(63%)所需要的时间T2弛豫时间:由进动频率一致即相位一致至失相位所致丧失63%信号所需时间。人体各种组织的T2弛豫要比T1弛豫快得
3、多重复时间(TR):在脉冲序列中,两次RF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重复时间,简称TR。回波时间(TE)在脉冲序列中,从RF激励脉冲开始至获得回波的时间间隔称回波时间,简称TE。CT增强扫描:指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血管内注入碘剂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骨骼和肌肉系统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骨膜增生: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骨质坏死:骨
4、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许莫氏结节:髓核向椎体突出可于椎体上面或下面形成一圆形或半圆形骨质凹陷区,其边缘有硬化骨膜反应:因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关节间隙:X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潜在的关节腔以及少量滑液的投影。关节肿胀: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
5、症所致。关节强直: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纤维性强直关节间隙无骨小梁贯穿。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问答:Colles骨折影像学表现: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3cm处骨折,骨折线常累及关节面;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常合并尺桡下关节半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问答: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以血行感染居多,临床表现为高热,患肢活动障碍,局部红肿等。病变侵犯区域广泛,感染可侵入关节(成年),儿童感染由于干骺软骨的
6、阻档,一般不能侵入关节。X线表现1、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2、两周后:骨质破坏:干骺端松质骨显示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不清,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有时可有病理性骨折;骨膜新生及骨质增生:由于骨膜下脓肿的刺激而形成的修复作用,在皮质周围形成明显的骨膜新骨,呈一层较淡而不规则的致密影,其与骨干平行并与病变范围一致;死骨形成:由于骨膜掀起及血栓性动脉炎,使骨质血液供应受阻,形成沿长轴的长条状死骨;瘘道形成:病变后期脓肿穿透皮肤形成瘘管。CT:能好地显示病变,尤其能发
7、现X线片不能显示的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2分)。问答:长骨结核X线表现1、骨骺与干骺部出现跨越骺板的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破坏区,边缘锐利;2、破坏区内有时可见沙粒状小死骨,密度高,边缘模糊;3、邻近骨普遍有骨质疏松,当病变侵犯皮质时,穿透软组织形成窦道继发感染,可出现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4、好向关节发展,易形成窦道。骨肉瘤临床及病理: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较多,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段。主要变现为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肿瘤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影像学表现:瘤骨:可见象牙样、棉絮样、针状致密瘤骨影;骨质破坏: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欠清;骨膜反应及Codman三角;
8、软组织肿块。问答:成骨肉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以瘤骨形成为主。骨破坏区有致密不规则骨化影,骨膜增生明显,周围软组织内肿瘤骨分布,呈放射状骨针,与骨干垂直,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X线表现较少见,绝大多数来自前列腺癌。多为多发性病灶。为高密度影,在骨松质内,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均匀一致,骨皮质多完整。问答: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 恶性生长情况 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可有转移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呈浸润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骨皮质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骨膜新生骨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无Cod
9、man三角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可见Codman三角周围软组织变化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转移,多无软组织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易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问答:小儿的骨折特点骺离骨折:儿童骨骺软骨不显影,固只表现为骺板、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亦可表现为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固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性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简述成年人骨折和儿童骨折的异同点相同点:均可表现为骨质断裂。不同点:由于儿童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骼了,即骺离骨折。另外,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
10、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到骨折线,即青枝骨折。呼吸系统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肺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肺门: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上下部交接点形成一钝的夹角,称肺门角。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主要是肺动脉分支。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和异常扩大,可伴有或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分局限性和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作为肺梗死。肺间质:支气管、A
11、、V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即肺部除肺泡及肺泡壁以外的结构。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原发浸润灶、淋巴管炎、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空洞:肺内病变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后形成空洞。厚壁空洞3mm,薄壁空洞3mm。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支气管囊肿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等。结节与肿块:是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的病理形态。直径2cm的称结节,2cm的称肿块。空气支气管征: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