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11章货币政策

上传者:5****1 2022-07-09 10:32:28上传 PPTX文件 375.89KB
第11章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1章货币政策_第2页 第11章货币政策_第3页

《第11章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货币政策(5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本章要点和阅读章节本章要点本章要点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工具的中介目标货币工具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章阅读本章阅读教材教材第第295300 页,页,第第349402页页,第,第549575页页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内容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效果,内容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效果,还包括

2、中介目标、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还包括中介目标、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 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传传 导导 过过 程程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 监 测 和 预 警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一般有六个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一般有六个基本目标:基本目标: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利率稳定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汇市场稳定外汇市场稳定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一致:一致: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利率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利率稳定与金融

3、市场稳定冲突:冲突:物价稳定与利率稳定和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利率稳定和充分就业目标之间的冲突会使中央银行面临某些困目标之间的冲突会使中央银行面临某些困难的选择。难的选择。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单一目标论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国货将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的稳定,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贴现政策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公

4、开市场业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率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货币货币供给供给量量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利率短期或短期或长期利长期利率率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法定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措施。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

5、优点:优点: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并且对货币供应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并且对货币供应有很强的影响有很强的影响缺点:缺点:作用猛烈,不易进行小幅调整。作用猛烈,不易进行小幅调整。对超额准备很低的银行,提高准备金率可能立对超额准备很低的银行,提高准备金率可能立即引起流动性问题。即引起流动性问题。 我国情况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央行2008年6月7日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7.5%的历史高位。据初步测算,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银行体系冻结的资金大概在4000亿左右 。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贴现政策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变动贴现率,据此影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变动

6、贴现率,据此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基础货币,从而对货币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基础货币,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发生影响。供应量发生影响。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一国的信贷规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一国的信贷规模、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都将产生一定的模、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比较缓和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比较缓和的。这种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这种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它的反映。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它的反映。 贴现政策优点:优点:中央银行能够利用它来履行其最后贷款人的作中央银行能够利用它来履行其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帮助解决银行流动性,防止金融恐慌

7、。用,帮助解决银行流动性,防止金融恐慌。可用作一种信号以表明联储的将来的货币政策可用作一种信号以表明联储的将来的货币政策的意向。但问题是信号有可能被误解。的意向。但问题是信号有可能被误解。 贴现政策缺点:缺点:调整贴现率的声明可能导致对中央银行意向理解的混调整贴现率的声明可能导致对中央银行意向理解的混乱;乱;被动,中央银行能够改变贴现率,但不能强迫银行借被动,中央银行能够改变贴现率,但不能强迫银行借款款当中央银行把贴现率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当中央银行把贴现率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和贴现率之间的利差将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率和贴现率之间的利差将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波动。

8、这些波动引起贴现贷款规模乃至货币供应较大波动。这些波动引起贴现贷款规模乃至货币供应并非因政策意向并非因政策意向 而发生较大波动。贴现政策使得控制而发生较大波动。贴现政策使得控制货币供应变得更加困难。货币供应变得更加困难。我国情况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

9、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现行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也称公开市场操作(也称“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公开市场操作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决定基础货币变动的基本因素,也是货是决定

10、基础货币变动的基本因素,也是货币供应波动的主要根源。币供应波动的主要根源。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有两类:公开市场操作有两类:能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改变准备金水平能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和基础货币;保卫性(防御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抵消保卫性(防御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抵消影响货币基数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影响货币基数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公开市场操作优点:优点:由中央银行主动进行,其规模的大小完全由它所控制;由中央银行主动进行,其规模的大小完全由它所控制;可把握规模,进行微调,灵活性强;可把握规模,进行微调,灵活性强;易于逆转,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

11、易于逆转,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而随时作出逆向的操作。而随时作出逆向的操作。 ;可迅速执行,不会发生行政性延误。当中央银行决定可迅速执行,不会发生行政性延误。当中央银行决定要变动基础货币或准备金时,它只要向证券交易商发要变动基础货币或准备金时,它只要向证券交易商发出购买或出售的单子,交易便可立即得到执行。出购买或出售的单子,交易便可立即得到执行。公开市场操作缺点:缺点:需要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国债等金融工具数量需要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国债等金融工具数量大,种类丰富。大,种类丰富。我国情况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9336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