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10章

上传者:1342****518 2022-07-01 17:13:32上传 DOC文件 1.65MB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10章_第1页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10章_第2页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10章_第3页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10章(5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word第一章 导论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答:计量经济学的英文单词是Econometrics,本意是“经济计量,研究经济问题的计量方法,因此有时也译为“经济计量学。将Econometrics译为“计量经济学是为了强调它是现代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不仅要研究经济问题的计量方法,还要研究经济问题开展变化的数量规律。可以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数据为依据,以数学、统计方法为手段,通过建立、估计、检验经济模型,揭示客观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随机因果关系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

2、是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联系主要是计量经济学对这些学科的应用。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应用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选择和确定,包括对变量和经济模型的选择,需要经济学理论提供依据和思路;第二,计量经济分析中对经济模型的修改和调整,如改变函数形式、增减变量等,需要有经济理论的指导和把握;第三,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也需要经济理论提供根底、背景和思路。计量经济学对统计学的应用,至少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分析所采用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参数的估计等,需要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完成;一是参数估计值、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3、,需要使用统计方法加以分析、判断。计量经济学对数学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对非线性函数进行线性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是数学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其次,任何的参数估计归根结底都是数学运算,较复杂的参数估计方法,或者较复杂的模型的参数估计,更需要相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运算能力,另外,在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需要用到许多的数学知识和原理。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区别也很明显,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替代计量经济学,这三门学科简单地合起来,也不能替代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学一般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说明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大多是定性

4、的表述。虽然理论经济学有时也会涉及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数量关系,如产出随投入要素的增减而增减,但不提供这类数量关系的具体度量,不说明随投入要素的增减产出增减多少。计量经济学那么要对经济理论所确定的数量关系作出具体估计,也就是对经济理论进行经验的证明。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第一,计量经济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统计学那么是以数据为核心,常常也是以数据为导向的。虽然现代统计学并不排斥经济理论和模型,有时也会利用它们,但不一定以特定的经济理论或模型为根底和出发点,常常可以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统计直接得出结论,侧重于数据的采集、筛选和处理;第二,计量经济学对经济理论的实证作用较强。

5、计量经济学从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出发,进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经济理论证实或证伪的过程。这使得它对经济理论的验证作用很强,比统计学强的多;第三,计量经济学对经济问题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计量经济学通常不仅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经济问题的一些数字特征,而且要借助于经济理论和数学工具,对经济问题作出更深刻的解剖和解读。经过计量经济分析实证检验的经济理论和模型,能对分析、研究和预测更广泛的经济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计量经济学与数学的区别不言而喻,因为数学只是计量经济分析及其理论研究的工具,与实证分析经济问题的计量经济学的区别显而易见。3经典计量经济学与非经典计量经济学是如何划分的?答:经典计量经济学

6、与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划分可从计量经济学的开展时期及其理论方法上的特征来把握。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上世纪70年代以前开展起来的计量经济学,在理论方法上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共同特征:第一,在模型类型上,采用随机模型;第二,在模型导向上,以经济理论为导向;第三,在模型结构上,采用线性或可化为线性的模型,反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第四,在数据类型上,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第五,在估计方法上,采用最小二乘法或最大似然法。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上世纪70年代以后开展起来的计量经济学,也称现代计量经济学,与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上的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对应,非经典计量经济学包括模型类型非经典计量经济学问题、模

7、型导向非经典计量经济学问题、模型结构非经典计量经济学问题、数据类型非经典计量经济学问题、估计方法非经典计量经济学问题五个方面的内容。4计量经济研究中如何进行理论模型的设定?答:理论模型的设定,是对经济问题的数学描述或模拟,涉及变量的设定、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三个方面。理论模型设定中变量的设定,主要是解释变量的设定,因为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可由研究问题本身直接确定。解释变量的设定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第一,解释变量应是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确定的被解释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遗漏了主要影响因素或将次要影响因素甚至不相关因素引入模型,都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误;第二,假

8、设有多个解释变量,需注意防止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解释变量之间假设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直接影响参数估计量的性质,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第三,在设定解释变量的同时,应注意保证与解释变量对应的观察数据的可得性,没有样本观察数据的支持,就得不到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进一步的研究也将无法展开。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首先,可以直接采用数理经济学已有的函数形式,另外,也可以根据样本观察数据反映出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设定,对于其他事先无法确定模型函数形式的情况,可采用各种可能的函数形式进行模拟,选择模拟结果最好的函数形式。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设定的模型函数形式只是模型函数形式的初步设定,在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的过程中

9、,大多还会对模型的函数形式进行逐步调整,以得到较为合理的模型函数形式。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主要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给出,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可用来检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合理性。5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待估参数有哪些?答: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包括模型的结构参数和随机误差项的分布参数两大类。模型的结构乘数是包含在模型方程中的反映模型结构特征的参数,每一个结构参数以一个字母多为希腊字母表示,例如生产函数模型中的参数、,消费函数中的参数、,都是模型的结构参数。随机误差项的分布参数主要是随机误差项的均值和方差。6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包括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模型的检验?答:因为经济现象和过程本身是十分复杂的

10、,理论模型的整个建立过程,从模型设定到参数估计,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误。在模型设定过程中,可能由于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对研究对象的解释不充分,或者由于自身对研究对象的认识的欠缺,导致变量选择的偏差或模型函数形式设定的错误;在模型参数估计过程中,可能由于样本数据的统计错误、代表性差,或者由于其他信息的不可靠,导致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无论是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还是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的,如果模型的建立违背了计量经济学的根本假设,也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对模型的检验通常包括经济意义经验、统计推断检验、计量经济检验、模型预测检验四个方面。7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11、进行政策评价?答:政策评价是将经济目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经济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中选择较好的政策方案。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政策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1工具目标法。给定经济目标,即给定被解释变量的取值,通过对模型求解,确定解释变量的取值,即确定具体的经济政策方案。2政策模拟。将各种不同的政策方案代入模型,计算各自的目标值,通过对目标值的比拟决定经济政策方案的取舍。3最优控制方法。将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最优化方法结合起来,选择使目标到达最优的政策或政策组合。8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是如何划分的?答: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5876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