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实模式下的存储器组织与寻址方式

《第2章 实模式下的存储器组织与寻址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实模式下的存储器组织与寻址方式(4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2章 实模式下的存储器组织与寻址方式 前面提到,数据可存储在寄存器、内存单前面提到,数据可存储在寄存器、内存单元,元,I/OI/O端口。现在需考虑的问题是:端口。现在需考虑的问题是:在编在编程时如何访问这些数据?程时如何访问这些数据?(1 1)若在寄存器中,可直接用寄存器名来访)若在寄存器中,可直接用寄存器名来访问寄存器中的数据。问寄存器中的数据。(2 2)若在内存单元或)若在内存单元或I/OI/O端口,则需按地址端口,则需按地址访问。访问。2.1实模式下的存储器组织 2.1.1 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内容 2.1.2 存储器的分段组织2.2寻址方式 2.2.1 数据寻址方式 2.2.2 程序存储
2、器寻址方式2.1.1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内容存储单元地址 :8086系统中,为了标识和存取每一个存储单元,给每个存储单元规定一个编号,这就是存储单元地址。 存储单元的内容 :一个存储单元中存放的信息称为该存储单元的内容。8086系统中一个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数据。 从图可看到,地址为34560H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是34H;而地址为34561H的字节存储单元中的内容是12H。2.1.2存储器的地址分段 8086CPU的地址线是20位的,存储器的物理地址是20位,而8086CPU中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那么如何用16位寄存器来表达20位物理地址信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地址位数地址位数太长,已太长,已达达20位!位!思考题:为什么8086CPU的地址线设计为20位(或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为什么设计成20位?)?如果设计成16位(和寄存器的宽度一样),内存访问的地址表达就简单了。请问设计者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扩大CPU的访存空间。 220=1024KB, 216=64KB问题解决方法1 将存储器分成若干段,对某一单元的地址用段首地址和相对于段首地址的偏移量综合表示。 这种方法类似于电影院里对座位的编号。这种分段表示可有效缩减地址的长度。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
4、111111110000偏移量偏移量 01偏移量偏移量10这样上图中第一个标注单元的地址为:段地址为:00000000000000000000偏移量(或偏移地址)为: 01它的物理地址为: 段地址+偏移量即:000000000000000000001这样上图中第二个标注单元的地址为:段地址为:00001111111111110000偏移量(或偏移地址)为: 10它的物理地址为: 段地址+偏移量即:00001111111111110010按这样的方法有以下两个问题困惑着我们,值得进一步思考?(1)偏移量如果过大,16位寄存器表示不了怎么办?(2)段首地址(或段地址)为20位,如何用16位寄存器来
5、表示?对于问题对于问题1 1,如果将一段的长度限制在,如果将一段的长度限制在6464K K以内,则偏移量的位数不超过以内,则偏移量的位数不超过1616位,这样位,这样就可以用就可以用1616位寄存器表达。位寄存器表达。(1616位寄存器能表示的最大偏移量为:位寄存器能表示的最大偏移量为: 1111111111111111(16个1),即为216-1=64K-1,再加上段首的一个单元,共64K. 对于问题2,分段时,如果只将单元地址的最后四位为0的地址作为段首地址,用16位寄存器存放它的前16位,在进行地址运算时再将16位段地址末尾补4个0。 这样,20位物理地址的计算方法表示如下:16位段地址
6、位段地址16位偏移地址位偏移地址20位物理地址位物理地址+0 0 0 0 小结:(1)在1M字节的存储器里,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20位地址,称为该单元的物理地址。CPU访问存储器时,必须先确定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才能取得(或存入)该单元的内容。 (2)根据要求可把1M字节地址空间划成若干逻辑段。每个逻辑段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逻辑段的起始地址(简称段首址)必须是16的倍数(即末尾4位是0);二是逻辑段的最大长度为64K。(3)20位物理地址由16位段地址和16位偏移地址组成。段地址是每一段的起始地址,其低4位一定是0,这样就可以规定段地址只取段起始地址的高16位来表示。偏移地址是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