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整体阅读提纲答案



《古代文整体阅读提纲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整体阅读提纲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古代文整体阅读(一)导学提纲、整体阅读要领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 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 飨白粲。”每有赠鲜肴者, 若不可寄至其实,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 而籍年已满, 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凯之为州上纲, 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 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 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凯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 养,何假以希
2、禄?”凯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 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 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 ?孝义传) 译文: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被乡里称赞,事奉母亲非常孝顺。 在扬州被征召从事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 “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 ?”子平说: “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 忍心独自吃白米饭。 ”每当有人赠送鲜鱼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母亲原本 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
3、到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供养的年龄,便 离开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 “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 八十,你原来就知道。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子平说: “官家 从户口登记取得凭证, 户籍年龄已经到了,我就应该在家俸养母亲,为何要以实际年龄未到冒 取荣誉利益而宽容自己呢?况且归去奉养母亲,又符合我个人的情感。 ”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 老要求县令照顾,子平说: “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觊之更加看重他。 已经回到家,竭尽全力而使供养充足。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奉禄只用来养 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
4、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有人疑心他太俭朴,子平说: “奉禄本来 是用来养母亲,不为自己, ”问的人惭愧而退出去了。母亲死后而不在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 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注 白粲:白米。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这段写了何子平、顾凯之等人,主要人物是何子平。他“世居会稽,少有志行” ,在乡里被人称道。顾 凯之是镇军将军,当州的“上纲” 。两人关系很是密切,也许是朋友。全文所叙主要事件是:何子平之母户 口本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大。按照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卸职归家奉养。何母实际年龄未至八十, “亲故所知” ,何子平奉公守
5、法, “便去职归家” 。顾凯之劝他在州中任职, 他不愿以“实年未满, 苟冒荣利”, 不肯接受。顾凯之又劝他“以母老求县” ,他也不愿意。顾凯之便更加敬重他。何子平回家以后,竭力劳作, 以保证母亲的供给。后来授官为吴郡海虞令。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供养母亲,妻子儿子“不犯一毫, ”母亲去 世,他“哀毁逾礼” 。除了这主要事件,文章开头还叙述了何子平在扬州为官之时的孝行。这一切都表明何 子平“事母至孝” ,表达了作者对何子平为人的赞颂之情。 能像这样分析文章的人、事、理,便可以认为读 懂了文章。2依据试题的特点 高考古代文阅读的试题,既有实词、虚词含意和用法的辨别,有文句的翻译,又有筛选信息、分析文 意
6、、评述作者观点态度,虽然已往考生在实词、虚词理解上也会出现误判,但更多的是在翻译文句、筛选信息、分析文意、评述观点态度上出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考试侧重点的变化,不知道这些试题其 出发点就是考文意的理解,考查对选文句子含意、事件之间逻辑顺序的把握。譬如当年选用前面所举叙何 子平“事母至孝” 的文章, 最后一道题的 B 项是这样的:“子平归家之后” 竭身运力, 以给供养',认为希 禄本在养亲' ,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 ,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本项“从而”前的话,孤立起来看, 似乎都是正确的,可是将它们通通置于“子平归家”之后,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许多考生
7、看不出“ 希禄 本在养亲” 、“县禄唯以养母一身”是何子平归养以后又重新任职时说的话, 也看不出“从而”以下的判断 更不符文意,因而错判。当年试题的C 项是这样的: “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 ,归家养母, 竭尽全力, 从而深受顾凯之的敬重。 ”“归家养母, 竭尽全力” 在原文中是 “凯 之亦重之”以后的事,不少考生也看不出来,因而错判。二、典型试题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 16 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 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
8、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 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 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 “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 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 祠遂绝。 为丞六年, 百姓爱之。 迁安化知县。 大姓易氏保险自守, 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召履计事。 履曰:“易 氏逃死耳,非反也, ”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 “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迁潍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