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

上传者:2****5 2022-06-28 17:17:47上传 PPT文件 1.33MB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1页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2页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3页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5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一) 各车场位置选择原则及要求(1)具有高效率的作业流程;(2)保证必需的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并使编组站各部分相互匹配和协调;(3)站内列车、本务机、调机、车辆走行作业距离短、作业停留时间少、作业进路交叉干扰少;(4)作业指挥管理方便;(5)有利于选址,并具有发展的可能;(6)占地面积小,土石方、给排水、房建工程量少、铺轨、铺岔数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支出省;(二) 通过车场位置确定横列式编组站的通过车场宜设在到发场旁 (二) 通过车场位置确定 混合式和纵列式编组站的通过车场宜设在出发场旁;当通过

2、列车有甩无挂,也可设在邻近机务段的到达场旁。(二) 通过车场位置确定 当通过列车较多,可单设通过车场。通过车场与其旁侧的到达场、出发场或到发场的咽喉布置,应有互通的进路。(三) 编发线设置 编发线宜在调车场外侧的线路集中设置,其出场咽喉宜适当增加平行进路,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四) 机务设备 横列式编组站的机务段应与车场纵列配置,当双方向的到发场分别并列在共用调车场两侧时,宜设在驼峰端; (四) 机务设备(四) 机务设备(五) 车辆设备 单向编组站的车辆段,宜设在调车场尾部附近或其正线外侧;双向编组站的车辆段应设在两套系统之间,并靠近主要空车方向系统的调车场尾部附近。 站修

3、所宜设在调车场尾部附近。当同时有车辆段和站修所且条件适当时,宜合设一处。站坪长度站坪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到发线有效长调车线调车线4848条的条的车场宽度车场宽度8508501050105012501250单向纵列式单向纵列式530053005900590065006500350350单向横列式单向横列式370037004100410045004500400400双向纵列式双向纵列式550055006100610067006700700700 车场中轴线一般是指通过一个车场中心点并与该车场线路平行的一条假想线。例如,驼峰调车场的中轴线是指通过驼峰车场中心点并与调车线平行的一条假想线,车站中轴线一般是

4、指主要调车方向主要车场中轴线的连线。 要求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都布置在直线上,车站中轴线贯穿三场并与车场中轴线相吻合。受地形、地物等客观条件限制时,在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适当处进行转角,保证线路l效在直线上 利用进口转角利用出口转角出发场出口编组场入口出发场出口编组场出口到达场出发场 在到达场进口咽喉和出发场出口咽喉两处进行转角, 不影响车站作业。利用出发场进口咽喉处转角,对作业影响最小利用调车场出口咽喉转角,必要时也可采用到、发车场的平面设计 与编组站中轴线相平行的直线上 困难条件:可利用咽喉转角 特别困难条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 m到、发场的纵断面设计 峰前到达场,面向驼峰的下坡

5、出发场:平坡 到发场:平坡 任何情况下坡度不要超过1.5 调车场的平面设计 调车场的中轴线必须是直线,除两端咽喉连接形成的曲线外,调车场必须设在直线上。 调车场的纵断面设计 根据调车场采用的不同调速制式和调速工具分别设计。 一般设为锅底形,车辆溜行远,不越出尾部警冲标,方便尾部牵出线调车和防溜。牵出线的平面设计 一般情况下,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 在困难条件下,不小于1000 m的同向曲线上;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半径不得小于600m; 除为调整线间距外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牵出线的纵断面设计 驼峰; 平面牵出线应设计为面向调车场不大于2.5的下坡道或干道。在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部分,因考虑道岔、

6、曲线阻力折减,采用不陡于4的下坡道; 小能力驼峰和坡度牵出线根据车辆阻力等单独计算。 编组站的环到、环发线,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不小于250米的曲线半径。 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等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米 凡停放车辆的线路,纵断面的最大坡度,不能陡于1.5,凡通行车列的线路,其坡度应保证停车后能顺利起动。站内联络线坡度不应陡于20。 第二节第二节 编组站各车场线路数目确定编组站各车场线路数目确定 编组站到发线数量的确定应满足衔接方向列车运行图和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需要。在我国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中,提出按表3-3-2确定到达场、到发场和出发场线路数目。 表3-3-2 到达场、到发场和

7、出发场线路数目到发列车数到发列车数( (列列) )线路数量线路数量( (条条) )到发列车数到发列车数( (列列) ) 线路数量线路数量( (条条) )1818及以下及以下 3 355-6655-666-76-719-3019-30 3-4 3-4 67-7867-78 7-87-831-4231-42 4-54-5 79-90 79-90 8-98-9 43-5443-545-65-691-10291-102 9-109-10 1.将车场各衔接线路的到、发列数加总后查用。 2.有一定数量的小运转列车(作业时间省30)的到达场、到发场和出发场,其线路数量 可按表中数字酌量减少。 3.表中无甩挂

8、作业的通过列车一到一发按一列计算,其线路数量可按取表中数字下限;通过车场不单独设且通过列车比例大,取下限;有甩挂作业的通过车场取上限。 4.如车场到达的衔接 三个及以上方向(有正规列车到达),可再增加一条线路。峰前到达场,尚应考虑每一衔接方向不少于2条线路。5.峰前到达场,每方向有2条线,按引入编组站并有正规列车到达的线路计算,合并引入按合并后引入方向计算。6.机车走行线可根据需要另行设置。 到达场和出发场各增加一条调机走行线。机务段设在出发场旁反向一侧,到达场还需增加一条本务机车走行线。DBDB出发通过车场机务段车辆段机务段方案调车场环接方案到达场下行ACAC 编组站调车场线路的数量和有效长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4991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