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hap6-3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hap6-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hap6-3(2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三、串联滞后三、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超前校正 串联滞后串联滞后超前超前校正校正中,超前部分用于提高系统的中,超前部分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滞后部分主要相对稳定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滞后部分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抗高频干扰,提高开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抗高频干扰,提高开环放大系数,从而提高稳态精度。环放大系数,从而提高稳态精度。单纯采用超前补偿或滞后校正,均只能改善系统动单纯采用超前补偿或滞后校正,均只能改善系统动态特性或稳态特性某一方面的性能。若对校正系统态特性或稳态特性某一方面的性能。若对校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2、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串串联滞后联滞后超前补偿装置。超前补偿装置。串联滞后串联滞后超前超前校正校正的设计指标仍然是稳态精度的设计指标仍然是稳态精度和相位裕度。和相位裕度。1Rrucu2RC2C11/)(2212121221112222111 RRRTTCRCRCRTTTCRTCR) 1)(11() 1)(1()(2121 sTsTsTsTsGc转折频率:转折频率:211T 221T 131T 14T 超前超前滞后补偿网络的频率特性滞后补偿网络的频率特性-30-20-100-80-4004080Lc( )/dB c( ) (rad/s)1/( T2)1 /T21 /T1 /T1-2020 = 2
3、 = 5 = 10 = 20 = 2 = 20 = 10 = 5Bode Diagram-80-400408010-310-210-1100101102-270-180-90090Gm = 13.071 dB (at 3.5289 rad/sec)Pm = 50.83 deg (at 1.3748 rad/sec)L() (dB)() (deg) (rad/s)校正装置校正装置未校系统未校系统已校系统已校系统校正装置校正装置未校系统未校系统已校系统已校系统-20-40-20-600-2020000-40-20-20-40 滞后滞后超前校正超前校正q 例:电液伺服例:电液伺服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
4、递函数为: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要求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若要求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Kv = 10,幅值裕,幅值裕量量Kg 10dB,幅值穿越频率,幅值穿越频率 c 1.2rad/s ,相位相位裕量裕量 ( c) 50,试设计无源串联校正装置。,试设计无源串联校正装置。 15 . 01 sssKsG解:解:1)确定开环增益)确定开环增益K系统为系统为I型系统,根据稳态型系统,根据稳态误差系数的要求:误差系数的要求: K = Kv = 10。求得未校系统:求得未校系统: c = 2.43rad/sKg= -10.5dB, ( c)= -28 。从而:从而: 15 . 0110 sss
5、sG (rad/s)L() (dB)() (deg)Bode Diagram-40-202040Gm = -10.458 dB (at 1.4142 rad/sec)Pm = -28.081 deg (at 2.4253 rad/sec)0.1110-270-225-180-135-90-20-40-600显然原系统不稳定,显然原系统不稳定, ( c)与设计要求相差与设计要求相差78,采用一级超前校正,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采用一级超前校正,无法达到设计要求。2)确定校正装置)确定校正装置若采用两级超前校正,若采用两级超前校正, c过大,不仅导致抗干过大,不仅导致抗干扰能力大大下降。扰能力大大下降
6、。 而且由于响应速度过高,可而且由于响应速度过高,可能超过伺服机构输出的变化速率。能超过伺服机构输出的变化速率。若采用滞后校正,由于若采用滞后校正,由于 ( c) 要求较大,导致要求较大,导致 c很小很小( 1.2rad/s此时,此时, (c) = - -180 ,所需相位超前量约,所需相位超前量约为为55 (考虑滞后装置引起的相位滞后量为考虑滞后装置引起的相位滞后量为5 ),采用一个滞后,采用一个滞后超前装置能够提供。超前装置能够提供。另外,在另外,在c处,原系统的幅频特性值:处,原系统的幅频特性值: L(1.5) 13dB 将其衰减至将其衰减至0dB也很容易。也很容易。 确定确定 根据最大
7、超前角根据最大超前角55的要求,由:的要求,由:mm sin1sin1 10 确定滞后部分的参数确定滞后部分的参数sradTc/15. 0101122 T2 6.67s为了使滞后部分的最大相角滞后量远离校正后为了使滞后部分的最大相角滞后量远离校正后的的c。选择:。选择: 确定确定T2或者根据允许的相角滞后量选择或者根据允许的相角滞后量选择T2,即利用:,即利用: 5)(22TarctgTarctgcccc解得解得T2 = 6.85 (0.0065舍去舍去)170171122 sssTsT取取T2 = 7,得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为:,得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确定超前部分的参数确定超前部分的参数注
8、意到,加入滞后注意到,加入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后,需使超前校正装置后,需使c 1.5 rad/s成为幅值穿越频率,即要求滞成为幅值穿越频率,即要求滞后后超前装置在超前装置在c处提供处提供L(c)的衰减量。的衰减量。0)()( cccLL使得:使得:-30-20-100-80-4004080Lc( )/dB c( ) (rad/s)1/( T2)1 /T21 /T1 /T1-2020 = 2 = 5 = 10 = 20 = 2 = 20 = 10 = 5因此,过因此,过(c,- -L(c),即,即(1.5rad/s, -13dB)点,点,作斜率为作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滞后的直线(滞后超
9、前装置超前装置超前部分的渐近线)。该直线与超前部分的渐近线)。该直线与0dB线以及线以及- -20lg 线的交点横坐标即为超前部分的高、低线的交点横坐标即为超前部分的高、低转折频率。转折频率。该直线与该直线与0dB线交点横坐标也可由渐近线方程线交点横坐标也可由渐近线方程确定。即:确定。即:201lglg)lg20()(1 TLccT1 = 1.43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15. 0)(170)(15 . 0)(1() 15 . 1)(17(10)()( ssssssssGsGc性能指标为:性能指标为: Kv= 10,Kg= 13dB, c = 1.37r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