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中提出的几点财政问题


《18大中提出的几点财政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大中提出的几点财政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财政工作新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地方税体系”和“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任务,然而,处理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归结为推进新一轮旨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财政改革与全局改革的方案设计与操作问题。显然,“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是匹配于我国建设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伟大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我们必须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整体改革设计思路,把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任务,落实到一套以“现代性”为取向的“路线图与时间表”上。一、三大经济问题对于近年来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的“地方隐性负债”、“土地财政”、“基层财政
2、困难”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予了正确的认识以及完善的处理政策。在大思路上,要以分税制在省以下的实际贯彻落实为重点,设计可行的深化改革方案。二、产生原因1.地方隐性负债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政府性债务中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地方隐性负债。解决政府债务问题,要有堵有疏、疏堵结合。贾康指出,中国政府隐性负债的成因主要有四点:一是省以下分税制不到位,地方税体系迟迟未成型,地方收入紧张;二是转轨与发展进程不断强化地方“有偿”筹资和政策融资的现实需要,但制度建设在混沌状态中未得到规范推进;三是GDP考核压力生发地方短期行为动因;四是中央部门、地方高端自上而下的“达标”要求形成
3、的压力。2.土地财政土地财政,一般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土地财政的颁布,可谓利弊互见。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其正面效应不容否定。但是,问题也由此而生。第一,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收入大多集中用于城市,城乡差距和和地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