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zj_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试卷(附答案)

上传者:captdi****ndong 2022-07-13 20:13:09上传 DOCX文件 25.89KB
zj_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1页 zj_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2页 zj_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试卷(附答案)_第3页

《zj_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j_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试卷(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2018年4月(一)默写(15分)1 .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2 .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3 .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 . , ,众宾欢也。(醉翁亭记)5 .虎见之,, (黔之驴)【答案】 1.谁家新燕啄春泥2.晨兴理荒秽3.弓如霹雳弦惊4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5.庞然大物也【分析】略(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危楼:高楼B.伫:久立C.疏狂:狂放不羁D.强乐:极致的快乐7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题目“蝶恋花”巧设比喻,含蓄表达了这首词思恋怀人的主题。8 .上阕塑造了一位暮色中登楼望远,因相思而忧愁的主人公形象。C.下阕情景交融,展现了主人公苦中求乐,仍难遣愁绪的过程。D.本首词主题显豁,围绕“春愁”,写尽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6. D(2 分)7. B(2 分)【分析】略(三)阅读选文,完成8-10题(9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 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

3、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 .选文作者是 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10 .以下不能说明仲永天赋异才的一项是()(4分)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B.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C.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可观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答案】8北宋王安石(2分)9同乡的人对他感到非常惊奇,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

4、待他的父亲。(3分)10 .D(4 分)【分析】略(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曹玮用兵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 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吉壬珪立;“生壬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5。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 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 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 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迫共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

5、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9,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d镇戎:地名,宋时边远重镇。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虏兵:敌军。部伍:兵士的队伍。縻:束缚。候:侦察。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 少选:一会儿。(8痹:麻痹。(9阑:残,尽。11 .解释加点字。(4分)(1)徐谓其下徐()(2)比其复来比()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3 .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玮“一战大破虏师”过程。 (3分) 敌 敌 破敌14 .请简述划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答案】

6、11 .(1)慢慢地,缓缓地(2分)(2)等到(2分)12 .(敌军)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 军队(3分)13 .诱、待、痹(3分)14 .本旬交代了部下对曹玮下令携带牛羊而使军队不齐整的现状担忧,并予以劝解。从侧面 表现了曹玮巧于谋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分)【分许】略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6分)“第二”的价值刘根生(1 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 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

7、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 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 “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 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 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紧随其后的工蜂同样可 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 “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 路。3)“风行草偃,从化无违”,无数事实表明,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

8、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警方立即出手,而多名出租车司 机也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蔚然成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 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 之。“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第二就是盲从。如果第一个人 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那么,这个“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就是正向价值,这才是我

9、们需要大力提倡的“第二人”。(5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 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就是有价值的。注: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典出周书。风吹草倒伏。比喻道德文教感化人,遵从教化 不违背。(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0 (3分)(2)以下对第 段划线句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自然引出本文所要议论的话题。B.作为反面的事实论据论证论点。C.引发对“第二”的价值的思考。D.用生动事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6 .简析第段“社会道德的拔节

10、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 一句的含义。(3分)17 .第段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 4分);。18.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 4分)【答案】15 .(1)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就是有价值 的。(3分)(2)B(2 分)16 .社会道德的提升和完善不仅需要道德高尚(位处“第一”)的人引领,还需要我们普通(身 处“第二”)的人共同努力(成全和光大)。(3分)17.1.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两个事例分别照应后文“正义能战胜邪恶,善美能战胜恶丑”两句议论。(4分)18.不能删去。第段论证了做“第二”不是盲

11、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2突出强调 了中心论点中的要“见思齐”这层意思,使论证更突生重点(4分)【分析】略(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3分)致大海冯骥才今天是给您送行的日子,冰心老太太!我病了,没去成。十点钟整,这是朋友们向您鞠躬告别的时刻,我在书房一片散尾竹的绿影里跪伏下来,向着西北方向-您遥远的静卧的地方,恭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打开音乐。 本来心里潦乱又沉重,但渐渐的我那特意选放的德彪西的大海发生了神奇的效力,涛声所 至,愁云廓散。心里渐如海天一般辽阔与平静。于是您往日那些神气十足的音容笑貌全都呈现 出来,而且愈来愈清晰,一直逼近眼前。八十年代末,一个您生命的节日。我在天津拨通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2138.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