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2006年版)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2006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2006年版)(7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2006-xx-xx实施2006-xx-xx发布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The cod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electric networkQ/GDW 1562006Q/GDW国家电网企业标准ICS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 前 言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是编制和审查城市电力网(以下简称城网)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其适用范围为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各网省公司、城市供电公司。本导则是在原能源部和建设部于1993年3月颁发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而成的。本导则是各网省公司、城市供电公司制定城网规划设计细
2、则的依据。本导则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导则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刘开俊、王怡萍、江峰青、曹生顺、范明天、张祖平、吴国良、沈晓凡、林海雪、李敬如、刘海波、王颂虞、蓝毓俊、关城、鄂宝民。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 总 则1.1 本导则是编制和审查城市电力网(以下简称城网)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其适用范围为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各网省公司、城市供电公司。1.2 城网是城市行政区划内为城市供电的各级电压电网的总称。城网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
3、荷中心,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各城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相关规定,编制城网规划,并纳入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地区详细规划中。1.3 城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做到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落实规划中所确定的线路走廊和地下通道、变电站和配电室站址等供电设施用地。1.4 城网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网络坚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运行灵活、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城市电网,不断提高城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以满足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5 城网规划应做到远近结合、协调发展、
4、适度超前、标准统一,有明确的分期规划目标,实施后达到以下水平: 1.5.1 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城市社会发展对负荷增长的需求,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和供售电量的增长。1.5.2 网架结构坚强合理、分层分区清晰,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备一定的抵御各类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1.5.3 城网与上级输电网相协调;各级变电容量相协调;有功和无功容量相协调;二次规划与一次规划相协调;各级短路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1.5.4 输、变、配电投资规模达到经济合理、比例适当,更好地体现城网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1.5.5 设计标准规范,设备优良可靠,技术先进适用,体现区域差异,技术经济指标合理,与社
5、会环境相协调。1.6 城网规划工作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内外城网规划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逐步采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不断提高城网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1.7 本导则是各网省公司、城市供电公司制定城网规划设计细则的依据。1.8 本导则是在原能源部和建设部于1993年3月颁发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而成的。2 规划的编制和要求2.1 城网规划范围2.1.1 城网的供电区域指城市行政区划的全部地区,包括市辖区和下辖县(市)。城网经营企业的城网规划范围涵盖其所属供电区域。2.1.1.1 计算城网负荷所对应的供电面积,可根据规划期的不同,分建成区和规划区。2.1.1.2 城市中心区是
6、指市区内人口密集,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用电负荷密度大,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高,电网接线以及供电设施都应有较高的要求。2.1.1.3 城网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城市布局、供电企业供电区域、地理条件、负荷密度和输电网电压的选择,将城网划分为若干个分区电网。2.1.1.4 对负荷集中且密度大的工业区(或开发区)和乡镇可建设分区电网。2.1.2 城网由输电网、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组成。各类电网可供选择的电压等级可参照4.1.2。2.1.3 城网应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变压层次;大中城市的城网电压等级宜为46级,小城市宜为34级;对现有城网中存在的非标准电压等级,应采取限制
7、发展、合理利用、逐步改造的原则。2.1.4 城网规划设计的范围应注意与输电网规划相区分和协调。2.2 规划年限和各阶段的要求2.2.1 城网规划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一般规定为近期(5年)、中期(1015年)、远期(2030年)三个阶段。2.2.2 近期规划应着重解决城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2.2.3 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预留变电站站址和通道,着重将现有城网结构有步骤地过渡到目标网络,并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2.2.4 远期规划主要考虑城网的长远发
8、展目标以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饱和负荷水平的预测研究,并确定电源布局和目标网架,使之满足远期预测负荷水平的需要。2.3 规划的编制流程规划编制的主要流程如下:(1)城网现状分析;(2)负荷预测;(3)制定技术原则;(4)电力(电量)平衡;(5)确定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作为编制分期规划的发展目标;(6)根据预测负荷和现有的电网结构,经过分析计算,编制近期的分年度规划和中期规划;(7)根据近、中期规划确定的最后阶段的城网规模和远期预测的负荷水平,编制远期规划(参见附录A规划编制流程示意图)。2.4 规划的主要内容2.4.1 城网现状分析主要分析城市的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网的布局以及
9、负荷分布的现状。明确以下问题:(1)供电能力(包括外部来电和当地电源)能否满足现有负荷的需要,能否适应负荷的增长;(2)现有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主要考虑N-1准则的供电可靠性,故障条件下转供负荷的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3)现有电网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水平及主要线路的电压损失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4)现有电网各电压等级电网的电能损失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5)现有电网的网络结构和供电设备是否需要更新和改造。2.4.2 负荷预测进行负荷预测,包括总量、分区和空间负荷预测。由于影响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负荷预测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应该提出23个预
10、测方案,并选定一个方案作为城网规划设计的基础。2.4.3 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确定规划各分期的目标、电网结构的原则、供电设施标准及技术原则,其中规划技术原则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差异性。2.4.4 电力(电量)平衡进行有功(无功)电力和电量平衡,提出对城网供电电源点(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地方)发电厂等)的建设要求。2.4.5 分期规划通过科学计算校核(如潮流计算、N1校核、短路电流计算等,必要时还应进行稳定计算校核),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新建变电站的站点位置、线路路径方案,最终确定分期末及各规划水平年的目标网架,并给出电网现状及各分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接线图和潮流图。具体的编
11、制内容如下:2.4.5.1 输电网和高压配电网规划城市电网规划中所涉及的输电网,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输电网站点和线路。(1)编制远期初步规划。根据远期预测的负荷水平,按远期规划所应达到的目标(如供电可靠性等)和本地区已确定的技术原则(包括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和接线方式等)和供电设施标准,初步确定远期电网布局,包括以下内容: a规划变电站的容量和位置; b现有和规划变电站的供电区域; c高压线路的路径和结构;d. 所需的电源容量和布局(根据上一级电网的规划,提出对发电厂和电源变电站的要求)。(2)编制近期规划。从现有的电网入手,将基准年和目标年的预测负荷分配到现有或规划的变电站和线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