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及留滞物清除



《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及留滞物清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及留滞物清除(1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v固定固定v密闭,防止漏气,保证潮气量的供给密闭,防止漏气,保证潮气量的供给v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返流后误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返流后误吸吸v低容量高压力低容量高压力 v高容量低压力高容量低压力 v等压(等压(Bivona充泡沫套囊)充泡沫套囊) 气气囊囊压压vCP18.5mmHg(25cmH2O) 有研究显示:气管粘膜的毛细血管灌注压有研究显示:气管粘膜的毛细血管灌注压为为20-30mmHg,压力压力37mmHg时可完时可完全阻断血流全阻断血流v传统观点:每传统观点:每4-6小时气囊放气小时气囊放气5-10分钟分钟 目前研究:气囊不需要定时放
2、气目前研究: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v指示气囊感觉法指示气囊感觉法v定量充气法定量充气法v最小闭合容量最小闭合容量 (MOV) 最小漏气技术(最小漏气技术(MLT)v气囊压力表检测法气囊压力表检测法 最小闭合容量最小闭合容量 (MOV) 最小漏气技术(最小漏气技术(MLT) 定义:定义: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方法:1.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向气囊向气囊 1.同同MOV 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 2.抽出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气体,可闻及少量 2.抽出气体,从
3、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开始,直到 漏气声漏气声 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声 3.再缓慢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再缓慢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 到漏气声到漏气声 优点:优点:1.不易发生误吸不易发生误吸 1.减少潜在的气管损伤减少潜在的气管损伤 2.不影响潮气量不影响潮气量 缺点:缺点:1. 比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易发生气道损伤 1.易发生误吸易发生误吸 2.有少量漏气,可影响潮气量有少量漏气,可影响潮气量 3.气囊上气道粘膜干燥气囊上气道粘膜干燥气气囊囊管管理理注注1v充气量合适,避免漏气或压迫损伤气管壁充气量合适,避免漏气或压迫损伤气管壁(MOV、MLT、气囊测压表检测)、
4、气囊测压表检测)v定时(定时(4-6小时)检测气囊充气量小时)检测气囊充气量v充气完毕或使用压力表检测完毕,应折住气囊充气完毕或使用压力表检测完毕,应折住气囊 外接管后再分离注射器或压力表,以防漏气外接管后再分离注射器或压力表,以防漏气气气囊囊管管理理注注2v气囊破裂的处理:根据漏气部位进行相应处理气囊破裂的处理:根据漏气部位进行相应处理 指示气囊或活塞:充气后将气囊外接管夹闭指示气囊或活塞:充气后将气囊外接管夹闭 气囊:更换气管内导管气囊:更换气管内导管v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v原理:原理: 气流冲击法气流冲击法:于患者于患者吸气末呼气初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挤压简易呼吸器,在肺
5、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呼吸器,在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物冲出。积在气囊上的分泌物冲出。v适应证适应证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若无禁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若无禁忌证,应每忌证,应每4-6小时进行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小时进行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v禁忌证禁忌证 肺大疱、气胸、肺大疱、气胸、ARDS(高(高PEEP)患者)患者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v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v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口、鼻腔内分泌物。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口、鼻腔内分泌物。v两人配合,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导管两人配合,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于病人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相连,于病人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器,使肺充分膨胀;同时同时另一人将气囊内气体另一人将气囊内气体放出,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放出,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v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可反复操作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可反复操作2-3次,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 效果评价效果评价v清除分泌物的量清除分泌物的量vVAP发生率发生率v不良反应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