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doc

上传者:Wo****T 2022-07-06 16:18:53上传 DOC文件 21.50KB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doc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doc_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doc_第3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doc(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论述题 1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剩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

2、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 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

3、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 -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 (2)新

4、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杜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未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

5、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影胀,甚至可能带来-场“期望革命”。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城,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

6、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千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3.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广泛。但应看到,某些基本权利的细化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宪法阶段,而应当在各种

7、普通立法中体现基本权利;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真正作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法律化、制度化,体现出政治文明的内在题旨。另外,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和质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构成、职权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人资格的逐步开放、罢免提议条件的逐步放底,是当前扩大人民

8、民主的重要步骤。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因此,建设社会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 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革命与社会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

9、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4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末必是政府,也无须依掌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8676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