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作文教学的思考.doc
上传者:y6281
2022-07-11 09:37:26上传
DOC文件
16 KB
关于快乐作文教学的思考
“知心姐姐”卢勤在南京演讲时曾提到“今天孩子最发愁的是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有一个老师跟我说,他给小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我做的一件好事》,全班70%的孩子都是捡钱包,捡了37万!”可见,学生的作文不再是心灵的表达,而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束缚。究其原因,孩子们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的感悟,一写作文就生搬硬套,甚至编造谎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快乐起来,孩子才能消除畏惧,才能我手写我心,作文才能快乐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乐于****作。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往往内容空乏,三言两语,像记流水账。这与孩子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缺乏体验有关。一提到观察,孩子们就会认为用眼睛去看,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真正的观察需要调动眼、耳、手、鼻、口多种感官综合的力量。其实生活中哪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如果孩子调动上述各器官观察,就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白坚十分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训练。比如吃果冻时,可以先让孩子进行观察,用眼睛看一看果冻的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然后再用嘴尝一尝果冻的味道,甜甜的,还有水果味;到嘴里滑滑的、不用咀嚼,直接就滑进喉咙里了;用手摸一摸,果冻软软的感觉;还可以闻一下味道,淡淡的香味。观察一番,把看到的,尝到的,闻到的,触到的写下来,这样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话可说了。
经常接受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惯。其中有个孩子在吃苹果的时候,不是拿起来就吃,而是先看看,一边看一边念叨,“苹果的颜色这边是绿的,然后慢慢转过来变成红的,苹果的形状,大小周长多少厘米,然后把苹果切开,看它的剖面,哈,原来是个五角星形的”。边吃边说苹果什么味道,吃完了,还要把果核拿出来捻碎,看它的颜色,还要尝一尝果核的味道,这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将苹果横切、将核捻碎,更说明孩子具有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设法让孩子在作文方面不断有成功的体验,这叫“成功教育”的经验。要让孩子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功,也许总体上还有欠缺,但在某一点上有可取之处,某一句话有闪光点,某一段落写得不错,乃至某一个词语用得合适,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表扬。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对作文越来越自信,不再害怕作文,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敢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有需要才有动力
孩子内心产生表达的需要,才愿意拿起笔,进行书面表达。没有表达的需要,就不可能写出精彩的作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作文,要么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而作;要么是学生为了应试或参加作文比赛而作。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不知道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这种为完成任务而作文的现象有待改变。在教学中
“知心姐姐”卢勤在南京演讲时曾提到“今天孩子最发愁的是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有一个老师跟我说,他给小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我做的一件好事》,全班70%的孩子都是捡钱包,捡了37万!”可见,学生的作文不再是心灵的表达,而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束缚。究其原因,孩子们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的感悟,一写作文就生搬硬套,甚至编造谎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快乐起来,孩子才能消除畏惧,才能我手写我心,作文才能快乐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乐于****作。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往往内容空乏,三言两语,像记流水账。这与孩子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缺乏体验有关。一提到观察,孩子们就会认为用眼睛去看,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真正的观察需要调动眼、耳、手、鼻、口多种感官综合的力量。其实生活中哪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如果孩子调动上述各器官观察,就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白坚十分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训练。比如吃果冻时,可以先让孩子进行观察,用眼睛看一看果冻的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然后再用嘴尝一尝果冻的味道,甜甜的,还有水果味;到嘴里滑滑的、不用咀嚼,直接就滑进喉咙里了;用手摸一摸,果冻软软的感觉;还可以闻一下味道,淡淡的香味。观察一番,把看到的,尝到的,闻到的,触到的写下来,这样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话可说了。
经常接受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惯。其中有个孩子在吃苹果的时候,不是拿起来就吃,而是先看看,一边看一边念叨,“苹果的颜色这边是绿的,然后慢慢转过来变成红的,苹果的形状,大小周长多少厘米,然后把苹果切开,看它的剖面,哈,原来是个五角星形的”。边吃边说苹果什么味道,吃完了,还要把果核拿出来捻碎,看它的颜色,还要尝一尝果核的味道,这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将苹果横切、将核捻碎,更说明孩子具有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设法让孩子在作文方面不断有成功的体验,这叫“成功教育”的经验。要让孩子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功,也许总体上还有欠缺,但在某一点上有可取之处,某一句话有闪光点,某一段落写得不错,乃至某一个词语用得合适,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表扬。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对作文越来越自信,不再害怕作文,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敢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有需要才有动力
孩子内心产生表达的需要,才愿意拿起笔,进行书面表达。没有表达的需要,就不可能写出精彩的作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作文,要么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而作;要么是学生为了应试或参加作文比赛而作。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不知道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这种为完成任务而作文的现象有待改变。在教学中
关于快乐作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