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doc
上传者:薇薇安
2022-06-20 22:48:38上传
DOC文件
24 KB
2 / 18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备课篇
备课,首先是从精神上、思想上重视上课、准备上课——谨慎而为,态度决定行动;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精神”“思想”除了一贯的“爱岗敬业”外,还有一层就是“新课程理念”,即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怎样做才符合“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呢?
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是看不见的准备,这种准备是上位的,看似无用,却无所不用;撰写教案、设计练****等,是看得见的准备,瞄准“有用、有效”;集体备课则是群策群力的准备(个体有备而来是前提,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个体再备而用是目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归宿)。这三方面的准备和谐统一,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主题一:研读课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
2 / 18
怎样研读课标呢?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1)确立三维目标。
(2)熟记学段目标。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主题二: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
如何读懂教材、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呢?
(一)解读文本,充分与编者、作者对话。
(二 )读教参,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与编者对话。
主题三:了解学生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结合起来,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4 / 18
怎样了解、分析学生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起点。
(二)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
1、从心理学中了解。相同年龄的孩子,具有相似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即“大同小异”。
2、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
3、从预****反馈中了解。
4、就课题(或在预****中提出不懂得问题)提出问题。
5、从学生学****过的相似内容了解。
(三)为学困生提供特殊服务。
主题四:设计练****br/>练****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口头练****书面练****或综合练****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十分有益。
主题五 撰写教案
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心中的资源库。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前者是显性备课,后者是隐性备课;前者是备课于书,后者是备课于心。
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标、方向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是
4 / 18
“五符合“,即符合三维目标精神、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符合40分钟容量。
2、基本的教学程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规律以及教材特点,安排一节课的先后次序。
3、问题设计。以提出问题(包括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来调动学生、深化理解、促进思维、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
4、练****设计。
5、教学反思。
上课篇
主题一 讲授的技能
讲授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释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讲授,不等于注入式,它不是“注入式地讲”,而是积极创造地讲,讲在点拨、在启发,即教师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表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内在动机,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体验着学****的乐趣。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备课篇
备课,首先是从精神上、思想上重视上课、准备上课——谨慎而为,态度决定行动;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精神”“思想”除了一贯的“爱岗敬业”外,还有一层就是“新课程理念”,即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怎样做才符合“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呢?
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是看不见的准备,这种准备是上位的,看似无用,却无所不用;撰写教案、设计练****等,是看得见的准备,瞄准“有用、有效”;集体备课则是群策群力的准备(个体有备而来是前提,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个体再备而用是目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归宿)。这三方面的准备和谐统一,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主题一:研读课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
2 / 18
怎样研读课标呢?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1)确立三维目标。
(2)熟记学段目标。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主题二: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
如何读懂教材、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呢?
(一)解读文本,充分与编者、作者对话。
(二 )读教参,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与编者对话。
主题三:了解学生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结合起来,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4 / 18
怎样了解、分析学生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起点。
(二)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
1、从心理学中了解。相同年龄的孩子,具有相似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即“大同小异”。
2、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
3、从预****反馈中了解。
4、就课题(或在预****中提出不懂得问题)提出问题。
5、从学生学****过的相似内容了解。
(三)为学困生提供特殊服务。
主题四:设计练****br/>练****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口头练****书面练****或综合练****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十分有益。
主题五 撰写教案
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心中的资源库。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前者是显性备课,后者是隐性备课;前者是备课于书,后者是备课于心。
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标、方向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是
4 / 18
“五符合“,即符合三维目标精神、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符合40分钟容量。
2、基本的教学程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规律以及教材特点,安排一节课的先后次序。
3、问题设计。以提出问题(包括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来调动学生、深化理解、促进思维、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
4、练****设计。
5、教学反思。
上课篇
主题一 讲授的技能
讲授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释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讲授,不等于注入式,它不是“注入式地讲”,而是积极创造地讲,讲在点拨、在启发,即教师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表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内在动机,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体验着学****的乐趣。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