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ppt
上传者:太丑很想放照片
2022-06-28 10:30:13上传
PPT文件
3.85 MB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
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疾病之首
发病率↑:90年代-200万/年以上
2000年-1700万,总死亡人数1/3
2020年-2500万
80%在发展中国家
第一页,共八十五页。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第二页,共八十五页。
泛指动脉变硬、而形态特征上又有区别
的一组疾病。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一、概述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小动脉硬化
第三页,共八十五页。
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病灶深部为由坏死组织和细胞外脂质池形成的粥样物质(粥样斑块=纤维帽+脂质核)。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第四页,共八十五页。
镜下:表面为玻变的纤维帽,深层为含大量胆固醇结晶的粥样物质。
肉眼:灰黄隆起斑块,深层黄色粥糜样物质。
第五页,共八十五页。
四个阶段
脂纹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继发病变
出血、钙化、溃疡、血栓、动脉瘤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第六页,共八十五页。
Adapted from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657-671.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第七页,共八十五页。
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
指脂质核较大、病变偏心、纤维帽较薄、炎症细胞浸润较重、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破裂的斑块,又称脆性斑块(vulnerable plaque)。
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
第八页,共八十五页。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向内膜隆起, 红箭头:较薄而不均匀的纤维帽,其下
细胞外脂质核体积大,黑箭头:病灶内梭形胆固醇结晶。
第九页,共八十五页。
二、危险因素 ( risk factor)
血脂异常
肥胖
吸烟
缺乏运动
高血压
糖尿病
第十页,共八十五页。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
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疾病之首
发病率↑:90年代-200万/年以上
2000年-1700万,总死亡人数1/3
2020年-2500万
80%在发展中国家
第一页,共八十五页。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第二页,共八十五页。
泛指动脉变硬、而形态特征上又有区别
的一组疾病。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一、概述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小动脉硬化
第三页,共八十五页。
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病灶深部为由坏死组织和细胞外脂质池形成的粥样物质(粥样斑块=纤维帽+脂质核)。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第四页,共八十五页。
镜下:表面为玻变的纤维帽,深层为含大量胆固醇结晶的粥样物质。
肉眼:灰黄隆起斑块,深层黄色粥糜样物质。
第五页,共八十五页。
四个阶段
脂纹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继发病变
出血、钙化、溃疡、血栓、动脉瘤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第六页,共八十五页。
Adapted from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657-671.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第七页,共八十五页。
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
指脂质核较大、病变偏心、纤维帽较薄、炎症细胞浸润较重、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破裂的斑块,又称脆性斑块(vulnerable plaque)。
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
第八页,共八十五页。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向内膜隆起, 红箭头:较薄而不均匀的纤维帽,其下
细胞外脂质核体积大,黑箭头:病灶内梭形胆固醇结晶。
第九页,共八十五页。
二、危险因素 ( risk factor)
血脂异常
肥胖
吸烟
缺乏运动
高血压
糖尿病
第十页,共八十五页。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