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努力赚钱然后按照约定分手.doc
上传者:宝钗文档
2022-06-29 19:27:09上传
DOC文件
23 KB
一起努力赚钱然后按照约定分手
Spencerhuang项目没有好坏之分,经营者却有高下之别
2006年,成都。
一个中年人漫步在春熙路的繁华街灯下,偶尔掠过的夜风掀起衣领拍打着他的脸庞。这是他第一次来这到天府之国的都城,蜀国故都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这几天,他马不停蹄地游玩了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众多景点。欣赏蜀都魅力的同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烦恼。
他是林道龄,今年36岁,本命年。
如同世界上所有的行业一样,林道龄的企业在经过高速发展后陷入了停滞期。他从送水站起家,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拥有了一份可观的家业,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内甚至是国际大品牌看重了中国市场,仅仅依靠比别人早起步几年是无法弥补巨大的资金和品牌所带来的差距的。在这些巨型企业广告与市场的凌厉攻势下,林道龄的事业步步萎缩,操心乏力。虽然,林道龄也想了许多办法,但是质量上的差距有些时候真的不是技巧可以弥补的,在对方不犯错并步步为营的情况下,以弱胜强只能是一个梦想。
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后,林道龄将公司资源打包卖给了一家来自美国的世界顶级净水器公司。虽然价钱不错,但林道龄却比第一次下岗还难受,这次不再是归属感的缺失,而是希望落空的遗憾。
那段时间他特别低落,我建议他到外地去走走,一来散散心,二来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新的商机。于是,他先到了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然后沿长江溯游而上,在一个月后来到了成都。
这一路走来,林道龄遍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拓展了自己的经济视野。全国各地经济欣欣向荣,一派大好景象,移步换景的同时,更令他坚定了继续从商的念头。
回到厦门已是金秋十月,林道龄找到我,商量他的二次创业。面对我提出的创业三要素,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问题一:项目?
“我在成都、上海等地都看到了一种酒店式公寓,租一些居民楼搞酒店,生意很不错。像这样的生意,不用太多人经营,也不需要整天去拉客户、跑上游,比较适合我这种人。”
问题二:团队?
“这种生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又不用跑市场,到时候请几个人来进行日常管理就可以了,没什么问题的。”
问题三:资金?
“有多少资金租多少房子,没有一定之规,灵活方便,很适合我眼下的状态。”
听上去好像挺有道理,我的问题是:真的这么好做吗?
首先,这种与居民区混杂的商业旅馆证照方面肯定比较难以办理,能办下来也要稀释一定的利润。
其次,别看项目比较简单,可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相对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不仅要懂得酒店管理的方方面面,更要善于协调邻里关系,处理日常琐事纠纷。这样的人,好找吗?
第三,虽说钱多钱少无所谓,有钱就多租几间房,没钱就少租几间屋。然而,规模效应是这种租赁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拿开网吧来说,一台电脑要开多久才能收回成本?而100台电脑的网吧要多久?300台的规模呢?
租赁行业是自由市场里除了金融业之外,资金沉淀量最大的行业,究其实质就是规模效应与盈利之间简单的正比关系。近几年,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业纷纷寻找除利差收入之外的盈利渠道。自身巨大的资金存量和租赁业天然的规模效应得到了完美的契合,于是,各家银行纷纷成立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产品涉及飞行器、船舶、机器设备甚至码头、货柜等各个品种。相比各种风险性大的金融衍生产品,租赁业的收入虽然比较低,但也好过国债等利率更低的金融产品。同时,具有比较客观的保值性,租赁期满,虽然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减值,但一般来说,租赁期间的租金已经足以覆盖产品的购置金额甚至略有盈利。因此,处理剩余价值就计入净利润项下。
说到这里,林道龄问道:“老黄,你不看好这个项目吗?”
我说:“不是,项目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经营者有高下之别。如果你想做,必须解决我刚才提出的三个疑问。”说完,我放下手中的茶杯,等待他的回答。
“嗯,好的,我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再来请教您!”林道龄说出了他的答案。
陷入困境时需要寻找出路,包括自己创造出路
半个月后,林道龄再次来到我的公司,这回他带着自己的对策,一进门就显得自信满满。
“老黄,我原来有个客户在火车站附近做房产中介,他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开发商。现在开发商手头有45套房子想找人租,然后带租约卖出去,这样他能多赚一点。我觉得地点不错,每套1600一个月,我想把它们拿下来开酒店公寓。你看呢?”林道龄说到。
想了一下,我问道:“租金一次要付一年,就是86万;每套的装修和家具大概要4万,就是180万;再加上其他成本和流动资金,大概要50万,总价是320万。45套房子需要20个人来管理吧?这些你有准备吗?”
林道龄果然有备而来,接过我的话茬儿开始他准备好的演
Spencerhuang项目没有好坏之分,经营者却有高下之别
2006年,成都。
一个中年人漫步在春熙路的繁华街灯下,偶尔掠过的夜风掀起衣领拍打着他的脸庞。这是他第一次来这到天府之国的都城,蜀国故都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这几天,他马不停蹄地游玩了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众多景点。欣赏蜀都魅力的同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烦恼。
他是林道龄,今年36岁,本命年。
如同世界上所有的行业一样,林道龄的企业在经过高速发展后陷入了停滞期。他从送水站起家,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拥有了一份可观的家业,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内甚至是国际大品牌看重了中国市场,仅仅依靠比别人早起步几年是无法弥补巨大的资金和品牌所带来的差距的。在这些巨型企业广告与市场的凌厉攻势下,林道龄的事业步步萎缩,操心乏力。虽然,林道龄也想了许多办法,但是质量上的差距有些时候真的不是技巧可以弥补的,在对方不犯错并步步为营的情况下,以弱胜强只能是一个梦想。
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后,林道龄将公司资源打包卖给了一家来自美国的世界顶级净水器公司。虽然价钱不错,但林道龄却比第一次下岗还难受,这次不再是归属感的缺失,而是希望落空的遗憾。
那段时间他特别低落,我建议他到外地去走走,一来散散心,二来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新的商机。于是,他先到了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然后沿长江溯游而上,在一个月后来到了成都。
这一路走来,林道龄遍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拓展了自己的经济视野。全国各地经济欣欣向荣,一派大好景象,移步换景的同时,更令他坚定了继续从商的念头。
回到厦门已是金秋十月,林道龄找到我,商量他的二次创业。面对我提出的创业三要素,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问题一:项目?
“我在成都、上海等地都看到了一种酒店式公寓,租一些居民楼搞酒店,生意很不错。像这样的生意,不用太多人经营,也不需要整天去拉客户、跑上游,比较适合我这种人。”
问题二:团队?
“这种生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又不用跑市场,到时候请几个人来进行日常管理就可以了,没什么问题的。”
问题三:资金?
“有多少资金租多少房子,没有一定之规,灵活方便,很适合我眼下的状态。”
听上去好像挺有道理,我的问题是:真的这么好做吗?
首先,这种与居民区混杂的商业旅馆证照方面肯定比较难以办理,能办下来也要稀释一定的利润。
其次,别看项目比较简单,可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相对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不仅要懂得酒店管理的方方面面,更要善于协调邻里关系,处理日常琐事纠纷。这样的人,好找吗?
第三,虽说钱多钱少无所谓,有钱就多租几间房,没钱就少租几间屋。然而,规模效应是这种租赁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拿开网吧来说,一台电脑要开多久才能收回成本?而100台电脑的网吧要多久?300台的规模呢?
租赁行业是自由市场里除了金融业之外,资金沉淀量最大的行业,究其实质就是规模效应与盈利之间简单的正比关系。近几年,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业纷纷寻找除利差收入之外的盈利渠道。自身巨大的资金存量和租赁业天然的规模效应得到了完美的契合,于是,各家银行纷纷成立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产品涉及飞行器、船舶、机器设备甚至码头、货柜等各个品种。相比各种风险性大的金融衍生产品,租赁业的收入虽然比较低,但也好过国债等利率更低的金融产品。同时,具有比较客观的保值性,租赁期满,虽然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减值,但一般来说,租赁期间的租金已经足以覆盖产品的购置金额甚至略有盈利。因此,处理剩余价值就计入净利润项下。
说到这里,林道龄问道:“老黄,你不看好这个项目吗?”
我说:“不是,项目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经营者有高下之别。如果你想做,必须解决我刚才提出的三个疑问。”说完,我放下手中的茶杯,等待他的回答。
“嗯,好的,我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再来请教您!”林道龄说出了他的答案。
陷入困境时需要寻找出路,包括自己创造出路
半个月后,林道龄再次来到我的公司,这回他带着自己的对策,一进门就显得自信满满。
“老黄,我原来有个客户在火车站附近做房产中介,他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开发商。现在开发商手头有45套房子想找人租,然后带租约卖出去,这样他能多赚一点。我觉得地点不错,每套1600一个月,我想把它们拿下来开酒店公寓。你看呢?”林道龄说到。
想了一下,我问道:“租金一次要付一年,就是86万;每套的装修和家具大概要4万,就是180万;再加上其他成本和流动资金,大概要50万,总价是320万。45套房子需要20个人来管理吧?这些你有准备吗?”
林道龄果然有备而来,接过我的话茬儿开始他准备好的演
一起努力赚钱然后按照约定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