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演示文稿.ppt

上传者:太丑很想放照片 2022-07-20 08:08:35上传 PPT文件 642 KB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十六页。
优选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第二页,共十六页。
1.常见的碘造影剂
2.概念
3.外渗损伤机理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护理措施
7.预防
第三页,共十六页。
常见造影剂
碘造影剂主要有:优维显(碘普罗***)、欧乃派克(碘海醇)、碘帕醇(碘比乐)、泛影葡***、泛影酸钠、碘化油等
第四页,共十六页。
概念
造影剂血管外渗是指在CT增强扫描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造成相应组织充血肿胀的表现,造影剂外渗损伤是一种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损伤。
由于造影剂为高渗性,所以一旦进入组织间隙会造成一个渗透压梯度,从而使组织间液明显增加,形成局部组织水肿。水肿的组织可压迫血管,造成组织供血减少,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大量代谢物聚积不能排出,严重者可引发组织坏死。
第五页,共十六页。
外渗损伤机理
碘造影剂具有较高的渗透压,特别是离子型造影剂,其渗透压为血浆的5倍~7倍,高的渗透压可使血管内皮受损而引起剧烈的疼痛,碘造影剂渗到皮下后则引起局部的微细血管破坏,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体液迅速经破损的血管渗出,引起局部组织迅速肿胀,致循环障碍加重,循环障碍又阻碍渗出造影剂消散。碘造影剂的高渗透压又可使红细胞皱缩、聚集使局部的动脉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又加重了体液的渗出,这是碘造影剂渗出后引起迅速肿胀的原因。
第六页,共十六页。
危险因素
1.婴幼儿、老年人、神智不清的患者,虚弱的患者
2.注射部位为末梢小静脉和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
3.上行静脉造影时止血带未松开
4.留置静脉导管或穿刺针使用超过20h
5.同一血管多次穿刺
6.穿刺的部位难以观察,发生大量外渗而不被察觉
7.注射部位动脉功能不全或淋巴管引流不畅
第七页,共十六页。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变异很大,轻者范围局限,表现为针刺局部皮丘样肿胀;较重者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刺痛、烧灼痛,前臂因为肿胀而饱满;重者肿胀可以累及整个上肢软组织。除了软组织肿胀外,皮肤可出现水泡及皮肤坏死或溃疡,血管和神经萎缩,毛细血管反应迟缓,脉搏消失,感觉异常,感觉麻痹,指端苍白,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甚至发生筋膜间隔综合症。
第八页,共十六页。
第九页,共十六页。
第十页,共十六页。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演示文稿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523008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