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创业者都会接受VC.doc
上传者:碧痕
2022-07-13 20:05:53上传
DOC文件
16 KB
不是所有创业者都会接受VC
虎嗅热门的拍照应用Camera+的创始人约翰·卡萨桑塔不仅拒绝了风险投资,还大爆***,称“不喜欢投资者为公司设定的方向”,“去他妈的风投”,此话一出,立即引起热议。
是呀,既然天使投资人能结伙出一本书叫《我为什么要投资你》,那创业者们也应该有底气问一声“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投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要接受风投,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接受风投,不是所有的风投都值得被创业者接受——当然,还有一句:不是所有拒绝风投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都是真的“牛逼”。
我们可以具体看下:都有哪些创业者在拒绝风投,他们拒绝的原因是为什么。或许,多少会给创业者与风投一些借鉴。
企业“不差钱”
海底捞是业界闻名的资本“拒绝者”。海底捞不但不接受投资,自己也摇身变成投资人:斥资1000万买下了四川化工企业和邦股份发行前0.57%股份,成为其第八大股东。
随着这一消息一并爆出的是海底捞的业绩:根据和邦股份披露的招股说明,海底捞截止到2011年的总资产为9.5亿,净资产为7.24亿,去年净利润2.92亿。
因为不差钱,海底捞自然有资本对投资人说不。
很多投资人看准火锅餐饮,认为其复制性高,可快速扩张规模,但外界评论海底捞无法变成麦当劳的原因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服务——无法实现标准化。这种模式无法仅依靠资本扩张,更重要的是时间和人的积累,非标准作业并不对VC的路子。
对于此类企业风投最喜欢,如果能投肯定是坐等收钱。
企业涉及到灰色收入
比如企业商业模式与盈利来源有不宜公开的信息,这类企业也会对投资人士关上大门。
不过投资人依然会设法接触,尝试与企业讨论一个规避方法,比如将关联交易交由第三方去做。如果这些规避方法行不通,不但投资人会撤,企业也会主动拒绝外部的投资,因为一旦资本进来,便会要求企业上市,而上市披露是这类企业最不想做的。
企业不了解风投
很多民企都是这样,尤其是传统行业,有的创业者不相信风投,认为它们就是投机分子。而在欠发达地区,有的创业者根本就不了解这个投资渠道,没有大型融资的概念,他们更愿意利用银行甚至和朋友借款等传统方式融资。碰到这种情况,投资人也无可奈何。
例如魅族的CEO黄章便认为风投是“投机分子”。IDG曾找过黄章,但是几乎没谈就告吹。有个段子是,黄章把此事告诉朋友,“有个叫PIG的风险投资公司,想和我谈,但我根本没有兴趣谈。”
但是魅族需要正视它的成本问题。报道称,魅族早期机型M8“硬件成本超过200美元,流转税超过300元人民币”,而最新机MX也被指价位过高。和小米相比,主打的“高性价比”的优势荡然无存。在手机市场群雄逐鹿的时代,维持高品质和低价格对厂商的财务控制能力要求更高,没有外部资本的投入魅族如何应对?
创业者害怕被束缚
因为投资方制定的发展方针或业绩指标不能被创业者接受,也会被拒绝。但这主要看创业者的心态,是想把饼做大,还是自己一点点发展。风投要套利出局的终极目的导致了他们会以上市为导向,制定出的发展方针和创业者设想会有出入,需要创业者忖度利弊。
钱袋宝是一家处于创业中期的网上支付平台,他们 “并不拒绝合理的投资”。那么哪些“不合理”的投资被他们拒绝了呢?
在创业
虎嗅热门的拍照应用Camera+的创始人约翰·卡萨桑塔不仅拒绝了风险投资,还大爆***,称“不喜欢投资者为公司设定的方向”,“去他妈的风投”,此话一出,立即引起热议。
是呀,既然天使投资人能结伙出一本书叫《我为什么要投资你》,那创业者们也应该有底气问一声“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投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要接受风投,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接受风投,不是所有的风投都值得被创业者接受——当然,还有一句:不是所有拒绝风投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都是真的“牛逼”。
我们可以具体看下:都有哪些创业者在拒绝风投,他们拒绝的原因是为什么。或许,多少会给创业者与风投一些借鉴。
企业“不差钱”
海底捞是业界闻名的资本“拒绝者”。海底捞不但不接受投资,自己也摇身变成投资人:斥资1000万买下了四川化工企业和邦股份发行前0.57%股份,成为其第八大股东。
随着这一消息一并爆出的是海底捞的业绩:根据和邦股份披露的招股说明,海底捞截止到2011年的总资产为9.5亿,净资产为7.24亿,去年净利润2.92亿。
因为不差钱,海底捞自然有资本对投资人说不。
很多投资人看准火锅餐饮,认为其复制性高,可快速扩张规模,但外界评论海底捞无法变成麦当劳的原因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服务——无法实现标准化。这种模式无法仅依靠资本扩张,更重要的是时间和人的积累,非标准作业并不对VC的路子。
对于此类企业风投最喜欢,如果能投肯定是坐等收钱。
企业涉及到灰色收入
比如企业商业模式与盈利来源有不宜公开的信息,这类企业也会对投资人士关上大门。
不过投资人依然会设法接触,尝试与企业讨论一个规避方法,比如将关联交易交由第三方去做。如果这些规避方法行不通,不但投资人会撤,企业也会主动拒绝外部的投资,因为一旦资本进来,便会要求企业上市,而上市披露是这类企业最不想做的。
企业不了解风投
很多民企都是这样,尤其是传统行业,有的创业者不相信风投,认为它们就是投机分子。而在欠发达地区,有的创业者根本就不了解这个投资渠道,没有大型融资的概念,他们更愿意利用银行甚至和朋友借款等传统方式融资。碰到这种情况,投资人也无可奈何。
例如魅族的CEO黄章便认为风投是“投机分子”。IDG曾找过黄章,但是几乎没谈就告吹。有个段子是,黄章把此事告诉朋友,“有个叫PIG的风险投资公司,想和我谈,但我根本没有兴趣谈。”
但是魅族需要正视它的成本问题。报道称,魅族早期机型M8“硬件成本超过200美元,流转税超过300元人民币”,而最新机MX也被指价位过高。和小米相比,主打的“高性价比”的优势荡然无存。在手机市场群雄逐鹿的时代,维持高品质和低价格对厂商的财务控制能力要求更高,没有外部资本的投入魅族如何应对?
创业者害怕被束缚
因为投资方制定的发展方针或业绩指标不能被创业者接受,也会被拒绝。但这主要看创业者的心态,是想把饼做大,还是自己一点点发展。风投要套利出局的终极目的导致了他们会以上市为导向,制定出的发展方针和创业者设想会有出入,需要创业者忖度利弊。
钱袋宝是一家处于创业中期的网上支付平台,他们 “并不拒绝合理的投资”。那么哪些“不合理”的投资被他们拒绝了呢?
在创业
不是所有创业者都会接受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