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材调整及其教改尝试.docx
上传者:qqqqqq
2022-06-14 22:01:31上传
DOCX文件
8 KB
1 / 3
“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教材调整及其教改尝试
“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教材调整及其教改尝试 教改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将氧化复原反响根底知识列在第一章第三节 ,而把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列在第六章第五节。这样编排的优点是:学生学****了***气的性质及有关反响 ,就给认识氧化复原反响打下了基矗通过氧族元素、碱金属元素、氮族元素的学****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根底知识的学****就对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 ,再学****方程式的配平 ,就很自然 ,分散了难点。但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困难 ,一是教学缺乏系统性;二是教学要求低;三是缺乏系统练****br/>鉴于上述情况 ,对教材可作如下调整 ,将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教学移至氧化复原反响根底知识之后、第三章氧族元素之前进行。调整后优点是重点突出 ,难点逐步突破。当然 ,调整后起点高、难点集中 ,一局部学生“吃不消〞。为此 ,我同时又对教学做了三个阶段进行的改革试验。
第一阶段:知识准备 1.在进行高一化学教学之前 ,先对初三化学进行复****使学生对原子、分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的实质;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2.在进行***气化学性质教学时 ,根据原子结构 ,分析反响中得失电子、化合价的升降等 ,使学生既掌握了***气的性质 ,又能判断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数目。
第二阶段:氧化复原反响根底知识及方程式的配平教学 1.根底教学:起点和要求稍高一些 ,使学生理解和明确以下两点:〔1〕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氧化剂、复原剂在反响中的作用;〔2〕在反响过程中 ,电子转移或偏移的总数目应相等。
3 / 3
2.练****教学:〔1〕训练氧化复原反响的两种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确定电子得失及数目。
3.过渡教学:〔1〕进行确定氧化复原反响过程中电子得失总数目的练****教学;〔2〕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分析探索既然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得失的数目必须相等 ,而每摩复原剂或氧化剂所提供或接受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那么要使得失电子的数目相等 ,就必须使氧化剂和复原剂的物质的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这个比例关系便是化合价升降数目的公倍数。学生理解了这一点
“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教材调整及其教改尝试
“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教材调整及其教改尝试 教改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将氧化复原反响根底知识列在第一章第三节 ,而把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列在第六章第五节。这样编排的优点是:学生学****了***气的性质及有关反响 ,就给认识氧化复原反响打下了基矗通过氧族元素、碱金属元素、氮族元素的学****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根底知识的学****就对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 ,再学****方程式的配平 ,就很自然 ,分散了难点。但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困难 ,一是教学缺乏系统性;二是教学要求低;三是缺乏系统练****br/>鉴于上述情况 ,对教材可作如下调整 ,将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教学移至氧化复原反响根底知识之后、第三章氧族元素之前进行。调整后优点是重点突出 ,难点逐步突破。当然 ,调整后起点高、难点集中 ,一局部学生“吃不消〞。为此 ,我同时又对教学做了三个阶段进行的改革试验。
第一阶段:知识准备 1.在进行高一化学教学之前 ,先对初三化学进行复****使学生对原子、分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的实质;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2.在进行***气化学性质教学时 ,根据原子结构 ,分析反响中得失电子、化合价的升降等 ,使学生既掌握了***气的性质 ,又能判断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数目。
第二阶段:氧化复原反响根底知识及方程式的配平教学 1.根底教学:起点和要求稍高一些 ,使学生理解和明确以下两点:〔1〕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氧化剂、复原剂在反响中的作用;〔2〕在反响过程中 ,电子转移或偏移的总数目应相等。
3 / 3
2.练****教学:〔1〕训练氧化复原反响的两种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确定电子得失及数目。
3.过渡教学:〔1〕进行确定氧化复原反响过程中电子得失总数目的练****教学;〔2〕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分析探索既然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得失的数目必须相等 ,而每摩复原剂或氧化剂所提供或接受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那么要使得失电子的数目相等 ,就必须使氧化剂和复原剂的物质的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这个比例关系便是化合价升降数目的公倍数。学生理解了这一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材调整及其教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