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农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doc

上传者:三角文案 2022-07-23 04:26:37上传 DOC文件 15 KB
农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
【摘要】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及多样化变化,过大的差距则会制约社会的进步,加大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以农民收入在各方面的差异性为突破口分析思考以此来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民收入;差异;增长
引言
在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中,突出表现了农民收入与城镇及各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在此,一些相关人士曾做过部分理论和模型分析,他们考虑更多是从价格机制和一些惠农政策理论,同时还有部分针对我国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理论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此我从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模型和理论相结合方法分析论证,再次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农村收入的增长率比较缓慢,同时增长变化幅度较大。20年间增长率从5.62%到后来的7.92%,具体呈现出类似抛物线的增长特征,虽在95年左右出现过一些高增长率,但一般都维持在10%左右。
2.城乡人均收支差距明显扩大,收支结构多样化。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2倍一直增加到3.33倍,城镇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的3.7倍有余。这在消费刺激收入的增长理论上有很大影响。
3.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十分明显。09年低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的省市自治区就占了71%,收入最高的上海市12482.94元,最低甘肃省2980.10元,相比上海是甘肃的4.2倍左右。同时以基尼数据显示,地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配的吉尼系数从1980年的0.137扩大到2000年的0.224,这更说明了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现象。
4.农村人口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农民收入分配比例降低及差距的扩大化。在中国,农村人口一直是占总人口的绝大比例,从73.59%到53.41%,对比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27%降低到10%左右,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率从1.6%降到了0.4%,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从60.1%降到38.1%,这些数据很明显地表现出产业的调整和人员流动很明显地影响了收入分配。
二、收入差异分析
理论分析
社会在发展变化,必然产生一些替代和更优选择。根据前人提出的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三次产业结构间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不仅表现在第一产业的生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总的就业人数所占比例的下降,同时也是在技术和科教的转移。根源在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产品相对需求的变化,即在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去越来越少(即恩格尔定律),这直接影响了农民以农业生产的收入的减少。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导致大量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和放弃家庭经营取而代之。
同时一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还受到当地地理位置,经济结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及人文水平等多因素影响,这是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解释地区间形成差异性和非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同时还应考虑到政策性因素的差异造成地区内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不同地区间的居民收入差距。
三、政策性建议
1.“无农不稳,无工商不富”,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由此,我们不仅不能放弃农业收入,还要提高农业收入的绝对值,保持稳中求升的增长。农业收入是农民的根本,由此

农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519487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