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禁止专利权利滥用原则及案例分析.pdf
上传者:kunpengchaoyue
2022-06-19 21:33:08上传
PDF文件
319 KB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ipcoo.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民法禁止专利权利滥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曰“法之极,恶之极”,譬如自由,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实为不自由,
同理,凡权利皆受限制,无不受限制的权利。所谓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一切民事权利之
行使,不得超过其正当界限,行使权利超过其正当界限,则构成权利滥用,应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宪法》第5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
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禁止权利滥用的体现,可见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我国宪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 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
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同时第 58 条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当为无效。
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属于民事行为,当受此法调整。可见,《民法通则》也有禁止权
利滥用的原则规定。
宪法是母法,专利法又是民事法律规范,因此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也是我国专利法适用的一项
基本原则。我国《专利法》适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但没有明确规定专利权滥用的条文。根
据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如果专利权人在行使其专利权时超出了法定范围,即构成专利权滥用。
实际上,我国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有将滥用专利权作为侵权抗辩的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
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90 条规定:被告以原告恶意取得专利权,
并滥用专利权进行专利侵权诉讼的,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恶意取得专利权,是指将明知不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ipcoo.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当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故意采取专利规避法律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专利权,其目
的在于获得不正当利益或制止他人的正当实施行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这种专利权滥
用案例。
【案例 1】美国伊莱利利公司诉江苏豪森制药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一案
1996 年 3 月 22 日,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就一项关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在中国
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依法受理了该申请,并经过实质审查,于2001 年 1 月
13 日公告授予专利权。之后,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将该专利的药物产品投放中国市场。在该
专利申请过程中,江苏豪森制药公司投资上千万元,与上海某研究院联合研制该药物,取得
成功,并取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民法禁止专利权利滥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曰“法之极,恶之极”,譬如自由,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实为不自由,
同理,凡权利皆受限制,无不受限制的权利。所谓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一切民事权利之
行使,不得超过其正当界限,行使权利超过其正当界限,则构成权利滥用,应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宪法》第5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
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禁止权利滥用的体现,可见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我国宪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 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
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同时第 58 条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当为无效。
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属于民事行为,当受此法调整。可见,《民法通则》也有禁止权
利滥用的原则规定。
宪法是母法,专利法又是民事法律规范,因此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也是我国专利法适用的一项
基本原则。我国《专利法》适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但没有明确规定专利权滥用的条文。根
据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如果专利权人在行使其专利权时超出了法定范围,即构成专利权滥用。
实际上,我国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有将滥用专利权作为侵权抗辩的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
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90 条规定:被告以原告恶意取得专利权,
并滥用专利权进行专利侵权诉讼的,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恶意取得专利权,是指将明知不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ipcoo.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当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故意采取专利规避法律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专利权,其目
的在于获得不正当利益或制止他人的正当实施行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这种专利权滥
用案例。
【案例 1】美国伊莱利利公司诉江苏豪森制药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一案
1996 年 3 月 22 日,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就一项关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在中国
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依法受理了该申请,并经过实质审查,于2001 年 1 月
13 日公告授予专利权。之后,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将该专利的药物产品投放中国市场。在该
专利申请过程中,江苏豪森制药公司投资上千万元,与上海某研究院联合研制该药物,取得
成功,并取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
我国民法禁止专利权利滥用原则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