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狼疮作用机制及核心靶点分析 孟祥文.pdf
上传者:香菱
2022-07-17 09:26:21上传
PDF文件
1.21 MB
网络首发时间:2022-05-18 09:13:22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9.R.20220517.1231.001.html
XXXX 年 XX 月第 XX 卷第 XX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
中医药信息学
GEO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用机制及核心靶点分析
孟祥文 1,贾晓益 1,陆志远 1,程芷洛 1,谭亚楠 1,张敏 2
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用机制,并
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利用 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HERB 数据平台检索六味地黄丸
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R软件limma包对GEO平台SLE数据集GSE49454进行差异分析。利用R
软件VennDiagram包进行交集靶点分析,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
用 Cytoscape3.8.2 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通过 STRING 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
利用Cytoscape3.8.2筛选核心靶点基因。利用PyMOL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通过临床数据与 TRRUST 数据库进行表达量、转录因子与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 69
个,相关靶点 813 个,基因芯片差异基因 703 个;KEGG 通路分析显示,主要涉及 NOD 样受体等信号通路;
筛选出 5 个核心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海风藤***、玉兰脂素 B、羟基芫花素)及 5 个核心靶点基因(TLR4、
CCL2、PTPRC、CXCL10、MPO);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探寻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9.R.20220517.1231.001.html
XXXX 年 XX 月第 XX 卷第 XX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
中医药信息学
GEO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用机制及核心靶点分析
孟祥文 1,贾晓益 1,陆志远 1,程芷洛 1,谭亚楠 1,张敏 2
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用机制,并
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利用 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HERB 数据平台检索六味地黄丸
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R软件limma包对GEO平台SLE数据集GSE49454进行差异分析。利用R
软件VennDiagram包进行交集靶点分析,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
用 Cytoscape3.8.2 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通过 STRING 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
利用Cytoscape3.8.2筛选核心靶点基因。利用PyMOL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通过临床数据与 TRRUST 数据库进行表达量、转录因子与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 69
个,相关靶点 813 个,基因芯片差异基因 703 个;KEGG 通路分析显示,主要涉及 NOD 样受体等信号通路;
筛选出 5 个核心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海风藤***、玉兰脂素 B、羟基芫花素)及 5 个核心靶点基因(TLR4、
CCL2、PTPRC、CXCL10、MPO);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探寻
GEO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狼疮作用机制及核心靶点分析 孟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