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三维设计专题一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编辑.ppt
                            上传者:杨勇飞淘豆2
                            2022-07-21 15:43:37上传
                            PPT文件
                            1.77 MB
                            
                            
                        
                        
                        物理三维设计专题一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编辑
[备考方向要明了]
主要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主要考点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②运动图像;③两类动力学问题;④追及相遇问题;⑤传送带问题。
主要方法
①公式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及推论;②图像法:包括x-t和v-t图像;③追及问题的临界法及竖直上抛问题中的分阶段或整体法等
主要策略
复****时要深刻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公式及推论的应用条件,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会应用各种图像分析解决问题
以上各公式均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时一般要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
二、图像问题
x-t图像
v-t图像
斜率
速度
加速度
纵截距
初始位置x0
初速度v0
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
位移
特例
匀速直线运动
倾斜的直线
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
抛物线
倾斜的直线
(2)设第一颗子弹在空中运动t1 s和第二颗子弹在空中相遇。v1=v0-gt1,v2=v0-g(t1-1)
由对称性v2=-v1,即v0-g(t1-1)=gt1-v0
解得t1=3.5 s。
同理,第一颗子弹在空中运动t2=4.0 s、t3=4.5 s、t4=5.0 s、t5=5.5 s分别与第三颗子弹、第四颗子弹、第五颗子弹、第六颗子弹在空中相遇。
答案:(1)6 (2)见解析 (3)见解析
1.基本思路
2.常用分析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
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2)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照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
关系。
(3)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
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4)图像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然后利用图像求解。
[特别提醒]
(1)“追及、相遇”类问题中,要注意分析其临界条件,速度
相等是能否追上或两者相距“最远”、“最近”的临界条件。
(2)若被追的物体做减速运动,要判断追上时被追物体是否
已停止。
(3)若做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还要考虑是否有
两次相遇的可能。
                    [备考方向要明了]
主要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主要考点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②运动图像;③两类动力学问题;④追及相遇问题;⑤传送带问题。
主要方法
①公式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及推论;②图像法:包括x-t和v-t图像;③追及问题的临界法及竖直上抛问题中的分阶段或整体法等
主要策略
复****时要深刻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公式及推论的应用条件,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会应用各种图像分析解决问题
以上各公式均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时一般要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
二、图像问题
x-t图像
v-t图像
斜率
速度
加速度
纵截距
初始位置x0
初速度v0
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
位移
特例
匀速直线运动
倾斜的直线
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
抛物线
倾斜的直线
(2)设第一颗子弹在空中运动t1 s和第二颗子弹在空中相遇。v1=v0-gt1,v2=v0-g(t1-1)
由对称性v2=-v1,即v0-g(t1-1)=gt1-v0
解得t1=3.5 s。
同理,第一颗子弹在空中运动t2=4.0 s、t3=4.5 s、t4=5.0 s、t5=5.5 s分别与第三颗子弹、第四颗子弹、第五颗子弹、第六颗子弹在空中相遇。
答案:(1)6 (2)见解析 (3)见解析
1.基本思路
2.常用分析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
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2)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照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
关系。
(3)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
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4)图像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然后利用图像求解。
[特别提醒]
(1)“追及、相遇”类问题中,要注意分析其临界条件,速度
相等是能否追上或两者相距“最远”、“最近”的临界条件。
(2)若被追的物体做减速运动,要判断追上时被追物体是否
已停止。
(3)若做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还要考虑是否有
两次相遇的可能。
物理三维设计专题一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