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docx
                            上传者:秋江孤影
                            2022-06-29 10:00:10上传
                            DOCX文件
                            30 KB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鹘古鸟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后灭吴雪耻的故事,大 家都知道。历代与之有关的诗词非常多,其中颇有佳作。而李白的这两首 诗尤其让人回味无穷,从中可见出“诗仙”的独到之处。
〈〈苏台览古》是凭吊吴国的。苏台,即姑苏台,起于吴王阖闾。据唐 代陆广微的〈〈吴地记》说:“阖闾造,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三百丈,望见 三百里外。”规模是很大的。但是,让姑苏台出名的,却是阖闾之子、勾践 的死对头,吴王夫差。当年勾践回国后伺机报仇,大臣文种出了九条计谋, 其中“四曰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五曰遗之巧工良才,使之起宫室, 以尽起财。”(〈〈吴越春秋》)所献的美女就是有名的西施、郑旦,使之所起 的宫室便是这姑苏台。据记载,姑苏台横亘五里,当时土木大兴,弹耗人 力,“民疲士苦,人不聊生”。台上又建有春宵宫、千石酒钟、天池等,均 以铜玉珠宝为饰,奢华之极。当年,夫差日夜与西施嬉戏玩乐。然而,好 景不长,夫差终于丢了江山,伏剑白杀;而奢华一时的姑苏台也被越军一 把火烧毁。
李白登台凭吊,以眼前之景写怀古幽情:春光里,一片废墟上杨柳发 出新叶,四处又响起了清泠的歌声;眼前的一切都不再有旧日的痕迹,只 剩下这轮万古同一的月亮,曾经照见着吴宫里的美人和欢乐的景象,可以 为当年的时光作一个见证。这首诗读起来并不沉重,它没有残忍地将过去 和现在作一对比,以次见出悲欢离合;也没有借此感慨千古兴亡,让读者 担负上千年的历史重量。它只是淡淡地叙述眼前的景色,像是随口道来, 白然地转移到与当年有关的物事一一月亮,仅此而已。而在这淡淡的叙述 之中,却引起读者的无限暇思,回味悠长。这手法真是精巧极了。
同样是怀古凭吊,〈〈越中览古》的手法却大有不同。它独具匠心地叙述 当时越国全胜而归的喜庆场面,写得非常热闹。勾践卧薪尝胆,图谋雪耻, 忍辱负重了十七年,一旦灭吴,举国欢腾,其心情可想而知。当年死战的 六千勇士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鹘古鸟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后灭吴雪耻的故事,大 家都知道。历代与之有关的诗词非常多,其中颇有佳作。而李白的这两首 诗尤其让人回味无穷,从中可见出“诗仙”的独到之处。
〈〈苏台览古》是凭吊吴国的。苏台,即姑苏台,起于吴王阖闾。据唐 代陆广微的〈〈吴地记》说:“阖闾造,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三百丈,望见 三百里外。”规模是很大的。但是,让姑苏台出名的,却是阖闾之子、勾践 的死对头,吴王夫差。当年勾践回国后伺机报仇,大臣文种出了九条计谋, 其中“四曰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五曰遗之巧工良才,使之起宫室, 以尽起财。”(〈〈吴越春秋》)所献的美女就是有名的西施、郑旦,使之所起 的宫室便是这姑苏台。据记载,姑苏台横亘五里,当时土木大兴,弹耗人 力,“民疲士苦,人不聊生”。台上又建有春宵宫、千石酒钟、天池等,均 以铜玉珠宝为饰,奢华之极。当年,夫差日夜与西施嬉戏玩乐。然而,好 景不长,夫差终于丢了江山,伏剑白杀;而奢华一时的姑苏台也被越军一 把火烧毁。
李白登台凭吊,以眼前之景写怀古幽情:春光里,一片废墟上杨柳发 出新叶,四处又响起了清泠的歌声;眼前的一切都不再有旧日的痕迹,只 剩下这轮万古同一的月亮,曾经照见着吴宫里的美人和欢乐的景象,可以 为当年的时光作一个见证。这首诗读起来并不沉重,它没有残忍地将过去 和现在作一对比,以次见出悲欢离合;也没有借此感慨千古兴亡,让读者 担负上千年的历史重量。它只是淡淡地叙述眼前的景色,像是随口道来, 白然地转移到与当年有关的物事一一月亮,仅此而已。而在这淡淡的叙述 之中,却引起读者的无限暇思,回味悠长。这手法真是精巧极了。
同样是怀古凭吊,〈〈越中览古》的手法却大有不同。它独具匠心地叙述 当时越国全胜而归的喜庆场面,写得非常热闹。勾践卧薪尝胆,图谋雪耻, 忍辱负重了十七年,一旦灭吴,举国欢腾,其心情可想而知。当年死战的 六千勇士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