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doc

上传者: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2-06-08 22:46:01上传 DOC文件 19 KB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摘要】后进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促进公平教育、和谐教育的需妥。本文就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做法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 后进生 教育转化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教育山蒙昧的跟师学艺的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的程序化、层次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办学形式。长期以来,“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始终是困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痛疾。“后进生”,顾名思义是指思想品德和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偏差生”。凡是有教育形式存在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存在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同时间、地域的“后进生”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农村初中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教育管理,有着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后进生转化的本真意义
后进生,一种解释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品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入方而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不能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子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另一种解释就是指那些因为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潜能暂未得到开发,发展指标的某些方而暂时滞后的学生。在后进生转化实践中,在功利性思想驱使下,很多教育者都把是否提高后进生学****成绩作为转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他们的话语权被裁减和剥夺,后进生们几乎集体失语;教育者过于“功利性”的转化目的和途径,后进生们甚至无法获得想要的关怀。一言以蔽之,后进生转化最原始的动机和目的在于促进实现后进生在人格、学力、认知、情感、思维等方而的全而发展,最终促进其融入社会全而进步和发展之中,从而获得与其他优生享有同样的话语权。然而此种动机的实现,除了需要教育者的理性思考之外,更需要人文关怀,包括对后进生人格的尊重、心理结构的关注和发展诉求的重视,尤其要顾及其心理、精神和情感需求等诸多要素。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建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乃至社会整体公平机制的前提。育人必须顾及人的尊严、人的心理、人的情感,甚至人的合理诉求。因此,应让人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彰显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潜在的可能性和思想的丰富性。显而易见,后进生转化工作就是因为“人文关怀”这一重要元素的缺失,丧失了转化的内因驱动,致使转化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停留在表层而显得步履维艰。人文关怀的本意就是让被转化者充分地感受到被关注、被关爱,转化工作的主体—教育者应该心怀温情,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满含赏识的目光,事无巨细地深入关注现实生活中被转化者的生命世界,并切入其经验系统,着眼于对其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从而将其引向信心十足、精神充实的境界。
二、后进生转化的历史背景分析
后进生也称学****困难学生或学业小良学生。国内外明确提出“后进生”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一概念首先山美国学者柯克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7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转化后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220628.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