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 柴塔尼亚·塔姆哈尼
编剧: 柴塔尼亚·塔姆哈尼
主演: 阿迪亚·莫达克 / 阿伦·德拉维德 / 苏米特拉·贝夫 / 迪皮卡·比德·巴格瓦 / 基兰·亚德诺普维特 / 阿比舍克·卡拉 / 内拉·赫德卡 / 马卡兰德·穆孔德 / 克里斯蒂·班纳吉 / 普拉萨德·瓦纳斯 / 阿什维尼·库尔卡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语言: 英语 / 印地语 / 孟加拉语
上映日期: 2020-09-04(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27分钟
又名: The Disciple / 追寻音乐的灵光(台) / 信徒 / 声之学徒
IMDb链接: tt11423784
编剧: 柴塔尼亚·塔姆哈尼
主演: 阿迪亚·莫达克 / 阿伦·德拉维德 / 苏米特拉·贝夫 / 迪皮卡·比德·巴格瓦 / 基兰·亚德诺普维特 / 阿比舍克·卡拉 / 内拉·赫德卡 / 马卡兰德·穆孔德 / 克里斯蒂·班纳吉 / 普拉萨德·瓦纳斯 / 阿什维尼·库尔卡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语言: 英语 / 印地语 / 孟加拉语
上映日期: 2020-09-04(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27分钟
又名: The Disciple / 追寻音乐的灵光(台) / 信徒 / 声之学徒
IMDb链接: tt11423784
学徒的剧情简介
本片讲述一名热爱印度古典音乐「拉格」的男子,即使对自身的贫穷与平庸感到焦虑,他仍日复一日地探索与鑽研,更如待生父般侍奉著德高望重的老乐师,但当他发现神话与师尊不为人知的一面后,他开始质疑传说的境界是否真实存在?极致的卓越又有何价值?
导演以从容平静的日常节奏,掀开印度社会中当代及传统文化的矛盾,不仅富涵哲学深度,也一举赢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剧本和影评人费比西奖的殊荣。
导演以从容平静的日常节奏,掀开印度社会中当代及传统文化的矛盾,不仅富涵哲学深度,也一举赢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剧本和影评人费比西奖的殊荣。
预览截图
学徒豆瓣热评
- 4+
- {★★☆} 同爆裂鼓手一样,这是一部跟音乐本身无关、而只关于人对音乐之执念的电影。从印度哲学的角度出发,它们也可以是关于苦行。但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如同苦行,毫无灵感与想象力的单一桥段重复让呢喃的西塔琴摇身一变成了万能的安眠药。苦行真的必要吗?这是一个审美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释迦摩尼在放弃苦行后终在菩提树下成道,不巧合的是,他所背弃的正是统治印度社会的婆罗门思想。
- 努力学习了一下什么是Raag
- 天竺古乐Raag 以及可能还有Khayal 被时代讥讽为做作自以为是之 仍旧坚持师授亲传 苦行奉献 如果孤独与饥饿是必要条件 永恒追索又难敌当代诱惑 悄无声息离去自是难逃宿命. 这本导演的姿态无疑是感怀的 工夫也下得足够深 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罢了
- 6.2/10
- 还行吧,有点深刻。
- 印度古典音乐的真理探寻
- 印度古典乐作为载体表达纯艺注定消亡于大众文化(选秀 重组经典 商业化)的态度 镜头什么的都算是标准之内 最后结尾还蛮喜欢 一代代学徒寻觅循环
- 长达两个小时的冥想教程
- 83/100
- 不懂欣赏…
- 剧情的发展有拖沓,剪辑要是能重制一下就好了。
- 音乐比电影有意思
- 剧本确实可以,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没演出来:这种音乐很催眠;这男主角确实挺讽刺的
- 我觉得不错
- 坚持和妥协之间,梦想与现实之间,界限应该是什么? 冲突展现,暂时还没答案,回头看看评论
- 很多事情都是欲速则不达的,你只有放下心来,不再去那么执着要结果,而只是向着那个方向去前进,则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PS:这种片子,能看到最后的都是狠人!
- 咋了
-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没有载歌载舞的印度片,忽然不适应了。
- 这也能拿最佳剧本?!感觉只是把表面样子拍出来了而已,故事完全没层次。我觉得百鸟朝凤做得更好。
相关搜索
版权说明:本网站只提供学徒的简介和部分网友评论,并不提供学徒相关下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