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上海出品”的城市名片正越发闪耀→

本文介绍了这五年,“上海出品”的城市名片正越发闪耀→,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

文艺,是时代前进最嘹亮的号角。

过去五年,

我们紧紧锚定

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

在做强“码头”、

激活“源头”、

勇立“潮头”中

不断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过去五年,

我们狠抓创作生产,

助“上海出品”的影响力

在全国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

我们传承历史文脉,

叫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交相辉映、特质更加彰显。


2018年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试演,高度凝练的舞蹈叙事、唯美创新的舞台风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真挚细腻的情感共鸣,让滴滴的传报声,很快传遍全国。

去年7月,《永不消失的电波》创新地开启了“驻演+巡演”双线并行的演艺模式,迄今演出超过400场,足迹遍布全国40余座城市,向各地观众传递着上海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




2019年


上海电影电视重要奖项获奖数创历史之最,取得包括“五个一工程”、中国金鸡奖、华表奖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奖项 “大满贯”,创历史之最。其中,《我不是药神》获得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影奖;《地久天长》获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奖;《明月几时有》获得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地久天长》《挑山女人》等4部电影获得第32届中国金鸡奖6项大奖。电视剧《大江大河》获得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


2020年





历经五年修改,《辞海》(第七版)出版,总条目近13万条,2350万字,学科架构和知识体系更趋完善,并首次在工具书中系统收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条目,全面反映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重要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


2021年

上海芭蕾舞团

原创红色芭蕾舞剧

《宝塔山》

上海歌剧院

原创歌剧

《晨钟》

全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8366场,几乎追平疫情前2019年的38960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100场的丰富演出可供观众选择。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2021年演出6865场,同比增长高达81.4%,演出收入3.28亿元;而91家上海民营院团全年演出也达到了9895场,收入2.56亿元。


2022年2月





“上海科技影都”建设进一步提速,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1号棚投入试运营。

一个2000平方米的LED数字虚拟摄影棚、一块110平方米的LED环幕,可以为剧组节省高达95%的场景搭建费用、75%的交通费、90%的群众演员预算、50%的后期视觉特效成本。









作者:孙佳音(新民晚报·新演艺工作室)

图片:郭新洋 孙中钦 王凯,部分源于网络

编辑:吴旭颖 唐梦葭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这篇关于这五年,“上海出品”的城市名片正越发闪耀→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