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不止任正非
这是Spenser的第1305篇文章
最近的天气一直高温不降,听任总一席话,叔在大夏天的不开空调都觉得冷飕飕的,天气热的夏天,叔的心像寒冷冬夜。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
“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
“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任总每一句话,都直降三五度。
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3年的危机。
普通人,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场空前的“危机”。
1
未来三年,有质量地活下去
任正非说,“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
华为接下来,毋庸置疑地是准备砍掉一下现金流不那么理想的部门,这是给华为员工的敲了敲警钟,也是给我们时代里的每一个人敲了敲钟。
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只是当下时代千千万万企业的缩影。
任正非的这番话,也是各大小企业家的心声。并不是任正非说了什么泄气的话,只是只有任总敢在大众公开场合说这样的真话。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掩饰,所有的虚假繁荣,都在这一刻回归本真。
对经济有点了解的人,都不难理解经济周期,繁荣是衰退的唯一理由。
衰退之后,就会有一些刺激手段,比如货币增发、贷款利率降低、刺激一些不动产的买卖等等。
即便理解了字面意思,也不表示,每个人都能熬过寒冬。
更何况,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直面危机。
2
这是我们第一次
真正意义上的危机
西方国家在经济周期的车轮里,已经走过了好几轮。在西方国家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恐怕已经见过好几轮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衰退,再繁荣再衰退。
上一代人享受的了人口红利、工业红利,往往需要下一代人支付更大的代价。
上一代透支了社保医保,下一代呢,就得多交社保医保。
上一代人不生孩子,下一代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多生多育。
多生多育之后,下下代人很可能又要控制一下生育。
这就是经济的轮回和周期。
而我们,哪怕是之前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国内都算不上特别大的影响。
在过去40年,因为我们一直在享受人口增长的红利。再大的危机,在不断增长人口的需求面前,都不值一提。
然而,目前我们的人口红利可能也进入平缓期了,催生的的三胎,也还没那么快能消化供给侧的冗余。
可以说,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面临经历经济危机。
如任总所说,这是历史性的时期。
但我想说,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想经历的时期。
3
周期里的“危”与“机”
既然寒冬来了,躺平和摆烂,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何过冬,叔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是降本增效。 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能不买衣服就不买衣服,能不消费就不消费。 老板们,能租用小办公室,就小作坊办公。能招一个人解决的事情,就不招2个人。不赚钱、亏钱的业务可以考虑砍掉。所有精力都放在核心业务上去发展。 二是突围突破。 在历史上,每次经济萧条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行业异军突起,转危为机。 比如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近10年的大萧条,大量的银行和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到近25%,各行各业都是一片萧条惨淡。 但有那么几个行业反而更繁荣了。 首先就是酒水行业,经济不景气,太多普通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你懂的。 第二个就是以电影行业为主的低成本娱乐业。焦虑时看一场电影,在电影的感官刺激下忘却现在的痛苦。如果放到现在的话,就像是各种短视频,网剧的兴起。 第三,当时的口红,尼龙袜等女性廉价物品,也很赚钱。放在今天,拼多多怕是又要迎来一个小高峰。 现在回头看美国大萧条那段历史,在当时没有受到影响的行业,基本上都抓住了两点,要么是心理安慰缓解焦虑,要么就是消费的降级替代。 历史永远踩着相似的韵脚,这次的危机,是危,也是机。 每次危机,都在为普通人划开了突破阶层的口子 经济周期,是一个客观规律,它一定会来,也一定会走。 如果你还觉得冷,那么,就多穿一点,做好储蓄和现金流。 寒冬如果注定要来,最好的过冬方式是裹好棉衣,而不是出去裸奔。
END
这篇关于“活下去”,不止任正非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