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中国如何应对?
2022年1月15日,广西新年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年货班列从钦州港东站驶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坚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国家大小、强弱、贫富有别,发展模式和发展程度不同,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都应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也应有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争端的解决,而不是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富欺贫,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遭殃的是整个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亲仁善邻”,奉行的是多边主义,走的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路,构建的是全球伙伴关系。各个国家应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共同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坚持公道正义、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面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各个国家和地区应摒弃冷战思维,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中方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观,超越政治霸权和军事结盟的老套路,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新网络;中方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中方倡导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反对“大国必战、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避免重蹈“修昔底德陷阱”。
坚持合作共赢、包容互惠,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全球化时代, 国际交往合作空前活跃, 各国之间水乳交融、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利益成为全球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利益链条的断裂,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他各国的合作,离不开世界的发展。“计利当计天下利”,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独善其身”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起门来搞建设,只能是越搞越落后, 越搞越贫穷。单打独斗已无法应对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各国通力合作才是唯一选择,共生共赢才是唯一出路。
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长短特色之别。各个国家和民族不管大小、强弱,其思想文化都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都凝聚着国家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样性。
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和谐世界实质上是“和而不同”,是有差别、有矛盾、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而不是简单的“同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珍惜和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承认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同时,在文化交流中应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在交流融合中发展进步。
中方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建设兼收并蓄、美美与共的现代文明世界。
坚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是地球之子,保护地球是人类的天职;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主体的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向地球无限制的索取,给地球带来了难以承受之重。臭氧层削弱、海洋污染、生态系统失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历史一再证明,人的发展与自然密切相关,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应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设健康为本的世界。
人命关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权、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权,维护生命健康是世界各国的首要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面临的时代大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防控疫情,我们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暂停键,不惜付出高昂代价,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义无反顾地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同时,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 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援助,还承诺把中国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之问”与中国方案》,因篇幅限制,略有删减。】点赞本文!
这篇关于世界大变局,中国如何应对?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