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中国如何应对?

本文介绍了世界大变局,中国如何应对?,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世界大变局既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也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机遇和不确定性,都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未来。基于人类对于确定性的普遍渴望,对于建构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机遇终将战胜挑战,不确定性终将纳入确定性轨道,正义世界终将成为现实。 世界大变局必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格局,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世界历史将发生重大转向。如何应对世界大变局?如何引领世界大变局?中国提出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地位观,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观,合作共赢、包容互进的发展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命观。

2022年1月15日,广西新年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年货班列从钦州港东站驶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坚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国家大小、强弱、贫富有别,发展模式和发展程度不同,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都应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也应有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争端的解决,而不是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富欺贫,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遭殃的是整个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亲仁善邻”,奉行的是多边主义,走的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路,构建的是全球伙伴关系。各个国家应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共同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坚持公道正义、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面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各个国家和地区应摒弃冷战思维,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中方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观,超越政治霸权和军事结盟的老套路,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新网络;中方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中方倡导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反对“大国必战、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避免重蹈“修昔底德陷阱”。

坚持合作共赢、包容互惠,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这是2020年10月11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拍摄的中巴经济走廊默拉直流输电工程输电线路。新华社发

全球化时代, 国际交往合作空前活跃, 各国之间水乳交融、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利益成为全球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利益链条的断裂,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他各国的合作,离不开世界的发展。“计利当计天下利”,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独善其身”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起门来搞建设,只能是越搞越落后, 越搞越贫穷。单打独斗已无法应对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各国通力合作才是唯一选择,共生共赢才是唯一出路。

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长短特色之别。各个国家和民族不管大小、强弱,其思想文化都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都凝聚着国家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样性。

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和谐世界实质上是“和而不同”,是有差别、有矛盾、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而不是简单的“同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珍惜和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承认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同时,在文化交流中应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在交流融合中发展进步。

歌剧《图兰朵》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传奇故事,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图为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新华社发

中方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建设兼收并蓄、美美与共的现代文明世界。

坚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是地球之子,保护地球是人类的天职;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主体的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向地球无限制的索取,给地球带来了难以承受之重。臭氧层削弱、海洋污染、生态系统失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历史一再证明,人的发展与自然密切相关,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应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设健康为本的世界。

人命关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权、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权,维护生命健康是世界各国的首要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面临的时代大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

2021年3月27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采购的首批中国新冠疫苗运抵塔什干。新华社发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防控疫情,我们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暂停键,不惜付出高昂代价,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义无反顾地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同时,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 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援助,还承诺把中国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之问”与中国方案》,因篇幅限制,略有删减。】↑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点赞本文! 

这篇关于世界大变局,中国如何应对?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