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露|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特征分析及建议

本文介绍了苏 露|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特征分析及建议,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原载《会计之友》2022年第6期  

苏露 高级会计师 

作者简介

苏露 广西贵港人,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方向:财务、经济



文献出处

苏露.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特征分析及建议:基于2018—2020年广西企业重大税收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22(6):78-82.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苏 露
【摘 要】

面对当前涉税违法案件高发态势,税收违法有哪些类别及外部特征?有哪些异常识别特征?文章以近年广西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为样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涉案企业信息、违法行为种类、涉案金额及票据、涉案行业及城市分布、违法时间等方面分析,发现税务违法发生的频率与企业规模、行业特性密切相关,成立时间至发生违法行为的时间间隔较短,持续违法时间长,并从宏观、微观层面提出健全税务执法体系、构建“大数据+互联网”新型税收监管机制等建议,为国家出台政策、税务机关强化管理、企业加强诚信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税收;违法案件;特征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06-0078-05

   

  一、引言

  税收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对经济运行发挥监督作用。依法诚信纳税,不仅是道德的约束,也是法律的要求。税收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形势下,深入开展案例研究,对不断完善新时代税收治理体系、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税务监管,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等相关税收管理政策和办法,对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和进一步推动税务严格监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社会上仍存在不少税收失信、违规甚至税收违法的现象,信用缺失仍然是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019年,“信用中国”网站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约1.97亿条,行政处罚信息达4063万条。截至2019年7月,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信息69.38万条,涉及失信主体63.92万个。2019年国家在税务稽查方面频出重拳,截至2019年12月,税务稽查案件达60余万起。国税总局网站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企业超过13.4万户,涉案税额高达1236亿元。可见,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纳税信用、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较多,对税收执法案例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对税收违法案件本身大数据的具体实践研究,从而在税收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中分析政策效应和提出优化措施时,缺少理论支撑,导致难以对症下药,事倍功半。因此,本文以2018—2020年广西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为样本,研究案件特征及其产生的内因、外因,并从宏观、微观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可为国家出台政策、税务机关强化管理、企业加强诚信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样本选择和分析方法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公布的、管辖地为广西的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共2067起为研究对象,剔除4起涉及例如票面金额与税额明显不匹配等异常数据的案例后,剩余2063起案件为具体分析对象。相关数据信息全部从广西税务机关在国家税务总局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栏获取。对少量案件公布信息表述不够清晰的,如未注明票面额是否含税的本文视为含税,未标明“增值税销项发票”是何种发票的本文视为专用发票。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违法行为种类分析  按国家公布的9项案件标准划分[1],2063起广西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样本主要出现4项行为(见表1)。

  表1反映,行为5占比高达64.62%,排位第一,行为6占比32.33%排第二,两项共占比96.95%,2063起案件中虚开票据是违法的主要方式。虚开专票的违法对象主要是一般纳税人,且出口企业相对较多。虚开普票的违法对象主要是小规模纳税人。  (二)涉税金额及票据情况分析  行为1的26起案件少缴税款达13999.93万元,均值为538.46万元,追缴税款共15233.57万元,罚款总额8569.86万元。案件涉税金额最大值为2244.44万元,最小值为111.01万元。  行为5的1333起案件共追缴税款104459.11万元,罚款总额15542.01万元,涉及虚开专用发票183947份,金额总计1840190.638万元。案件最大值为3990份发票,涉税金额39049.43万元,税额6638.4万元;最小值为1份发票金额9.84万元,税额1.67万元。其中546家企业还涉及非法取得增值税发票23315份共433411.6万元(其中税额59525.302万元),案件涉税金额最大值395份共13717.3万元(其中税额2331.94万元)。有51家同时还涉及虚开普通发票行为,涉及发票2185份共32688.51万元。  行为6的667起案件共追缴税款1680.85万元,罚款总额1991.00万元。涉及虚开普通发票共67212份,票面金额共527276.162万元。涉税最大金额的案件共755份发票,票面金额8921.36万元。涉税最小金额的案件为5份发票,票面金额为4.03万元。单张发票票面金额均值约为7.84万元,其中排名前6的案件中单张发票票面金额高达67.65万元~91.89万元,而这6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均仅为200万元,有5家企业的违法行为自成立即开始,且违法行为持续1年以上。667起案件中,有596起(占89%)单张平均票面金额超1万元,其中98家单张平均票面金额超10万元,有7起案件还另外涉及虚假申报行为。  行为8的37起案件中,7起涉及虚开专票422份,票面金额共3817.75万元,税额609.72万元;11起涉及虚开普票280份,票面金额共1749.12万元;4起涉及虚假申报导致少缴增值税共279.97万元;3起未申报导致少缴税款共67.57万元;12起利用偷税手段少缴税款共239.01万元。37起案件中有20起追缴税款共705.68万元,33起被罚款共404.95万元。  (三)涉税案件行业分布情况  行为1涉及7个行业,其中批发业8家占31%,商务服务业6家占23%,制造业6家占23%,零售业3家,房地产业1家,建筑业1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家;行为5涉及18个行业,其中排前5名的依次是批发业1126家占84%,零售业48家占3.6%,商务服务业41家占3.08%,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36家占2.7%,建筑业32家占2.4%;行为6涉及15个行业,其中排前5名的依次是批发业397家占59.52%,零售业103家占15.44%,商务服务业91家占13.64%,建筑业35家占5.25%,运输业14家占2.1%;行为8涉及8个行业,其中排前5名的依次是批发业18家占48.65%,商务服务业9家占24.3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家,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2家,制造业2家。  (四)涉案企业分布城市情况分析  广西共有14个地级市,所有地级市均有涉案,具体如表2。

  2063起案件中,南宁市作为经济最发达的首府城市案件数占全区的60.98%,其中虚开专票多达1127起,占南宁市违法案件的89.59%。来宾作为广西省成立的最后一个地级市,经济较落后,但案件数却在全区排名第二,其中虚开普票行为案件数为192件,排全区第一,超出首府南宁71件。  (五)企业负责人身份证归属地情况分析  涉案企业负责人身份证归属地涉及30个省区或直辖市,从各省违法行为的人数占比看,广西籍共744人占总人次的36.06%,身份证归属地为非广西籍的占63.94%,其中排前5位的分别是四川、广东、湖南、河南、湖北。广西作为西部经济落后城市,从国家到广西政府层面,都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广西开办公司,但许多企业并未实际将生产经营机构和办公人员入驻,仅是为了享受国家给西部地区和广西的财税优惠政策,税收综合成本较低,某种程度导致了优惠政策的滥用,从而也加重了地区间竞争的不平衡。  (六)涉案企业信息特征  案例中有400起案件是同一企业负责人,其中有155人负责的企业数量2~7个不等,成立日期、行业和注册资本相同或非常相近,违法行为和程度相近。案例中有498起案件存在经营地址相同或同一人名下的隔壁房号的情况,归属于188个经营地址,每个经营地址挂有2~10个企业,每个经营地址挂的企业同样存在成立时间、行业、注册资本相同或非常相近、违法行为和程度相近等。  (七)违法时间特征  1.成立时间至发生违法行为的时间间隔较短  2063起案件中,有1843家企业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是自成立就开始的,占比高达89.34%。并且自成立就违法的各类行为案件数分别占该类案件总数的比例普遍较高,其中行为5共643家占比高达96.4%,行为6共1173家占比88%,行为8共19家占51.35%,行为1共8家占30.77%(数据计算依据:以企业成立时间至稽查报告中违法时间起点算,2个月以内的视为自成立开始)。说明成立企业的动机不纯,主要就是为便于虚开票据。  2.部分企业持续违法,税务违法查处时间滞后  根据公布的税务机关查处时间,持续违法时间2年(含)以下共1 683件,2~3年(含)共358件,3~4年(含)共15件,4年以上共7件,最长的达6年8个月,违法行为被发现的“滞后周期”为2~4年,说明税务治理力度不够或税务干部稽查水平较低,长期持续违法未被发现查处,某种程度上也放纵了税务违法行为蔓延。    四、结论与启示  (一)税务违法发生的频率与企业规模、行业特性密切相关  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越小,所有者与经营者越有可能合二为一和逾越内控,或内控机制越相对缺失,不相容职责越难分离,税务违法的概率越大。批发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这三种行业涉税违法排前三,分别达到1549家(75%)、166家(8%)、138家(6%)。批发业和零售业公司由于存货难以盘点核对且购销环节较为复杂,商务服务业的资金流和合同流较容易做到表面合法合规而业务实质难以核实,导致这三类行业成为税务违法高发区,税务治理应特别关注此类行业。  (二)同一企业负责人的多家公司同时涉案,或不同涉案企业存在经营地址相同或极为相近,且成立即开始违法的企业占比高,成立企业动机不纯  同一企业法人拥有多家公司,尤其成立时间、注册资本、地点相同或相近的公司,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且多种违法行为并存。同一法人拥有多家公司,随着经营收入来源多元化,隐瞒收入的可能性增大[2]。有些企业负责人成立企业的初衷就存在不良动机,成立多家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税务机关的注意力,或者便于利用关联上下游业务虚构交易事项达到套取私利目的,忽视税务风险控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不了补缴和退税,根本未意识到这是犯罪行为,属于有意违法。  (三)税务治理力度不够,票据监管不到位,查处时间严重滞后  分析结果表明,虚开票据是税务违法的主要方式,且涉税金额巨大,监督力度有待加强。从涉案金额及票据使用情况看,税务部门对企业十万元版及以上的专用发票开票限额虽然做到了严格审批,但企业长期持续违法虚开票据行为没有被及时发现,查处时间严重滞后,说明税务机关对票据开具后续跟踪或管控效果不佳,税务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四)城市治理水平与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税务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城市信用指数的因素之一。2020年10月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公布的信用城市信息反映,广西省信用指数为61,在全国36个省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居第31位,较落后。广西地级市中,税务涉案较严重的来宾市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中位列254名(区内地级市倒数第2名)。从涉案企业负责人籍贯看,有63.94%的企业负责人为外省籍,据了解,一些外省投机分子认为目前广西城市信用指数低,经济落后,税务治理不够严,发生违法行为不容易被发现,故转到经济落后地区成立企业。  (五)涉税信息缺乏整合共享,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  虽然广西税务部门系统内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涉税基本信息和涉案相关资料,但由于数据采集的重点和标准不同,加上部分税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又不重视信息的价值,未能对涉税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尤其缺乏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2],未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识别和提炼违法企业共性特征,导致税收征管成本高、税务检查效率低、税务检查质量效果差。  (六)公布的信息不完整,表述不够准确,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公布栏公布的案件性质分类存在较大错误,有67条属于虚开普通发票却归在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类别;二是表述不清、不完整,如增值税销项税发票未标明是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三是公布信息错误,如金额与税额严重不匹配、违法时间早于企业成立日期(某企业成立日期为2017年9月,违法期间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是公布违法期间表述口径不够规范,有的公布至年月日,有的只公布到年月。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也反映了部分税务人员业务水平低或缺乏责任心,将误导信息使用者从而影响决策。    五、加强税务监管的建议  (一)国家宏观层面  加快完善税收征管的相关法律制度。随着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踊现,税收征管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而目前我国仍是执行2015年5月实施的《税务征收管理办法》及细则,更多依赖“人盯户,票管税”的管理模式,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展背景下,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律规范与现代化税收征管模式已不相适应,税务机关存在确定征管对象难、获取涉税数据难度大等问题。另外,我国税收监管仍是以查补罚款为主的处罚方式,加上现行制度下税务干部对罚款的自由裁量权较大(为少缴的0.5~5倍),处罚主观性较强,违法成本较低,无形中削弱了税收执法的权威性。因此,我国急需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法律制度。  (二)税务机关层面  1.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税收监管机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城市治理,构建“互联网+信用+风险”动态监管机制,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探索税务稽查新模式[3]。尤其是首府城市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升城市信用指数,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税收监管机制,深化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充分发挥税收信用管理在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  2.加强数据治理,构建“互联网+大数据+税务”税收监管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有效的数据治理计划会通过改进决策、缩减成本、降低风险和提高安全合规性等方式,使得税务监管更加高效、决策更加科学、服务更加精准。构建各级税务机关协同配合、上下互动的涉税信息研究机制,形成宏观研究、微观研究有机联系的良性互动格局,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对税收监管机制运行的有力支撑作用,在确保信息准确、完整的前提下,有效整合和分析利用已有数据信息、政府共享数据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等[4];针对企业类型和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建立包括特征库、纳税人库在内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设定抽查比例和频次[3];大力推广区块链发票,利用区块链电子发票“交易数据即发票”、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5],有效规避开具发票填写不实、不开、少开和假发票等问题,由“以票控税”转向“数据管税”,降低征管成本,大大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3.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税务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督促税务人员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二是加强税务业务知识和稽查技能培训,尤其是加大税收互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建立精通互联网应用技术、掌握创新网络税收理论和知识、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强化考评,将税务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职工绩效奖金、晋升、评优、评先挂钩,有效促进税务干部提高税务治理工作成效[6]。  (三)企业层面  一是主动更新经营理念,诚信经营,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核算,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合法合规地解决企业税负问题;二是交易时应注意合作方的资质,对交易对象进行必要的考察,保管留存好交易材料备查;三是定期组织税法知识学习,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四是积极配合税务机关检查,企业自身对业务交易的实质应有清晰的认识,充分利用陈述、申辩的权利,一旦被税务机关处理或者处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诉讼;五是如被移送司法机关,企业除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侦查外,要请专业税务律师介入提前化解风险,避免因理解和阐述偏差影响行为性质的认定[7]。    六、不足之处  一是税务机关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不够详实、准确,对研究结果可能造成一定偏差;二是因无法在相关公共信息平台获取发生重大税收违法行为企业的具体财务数据,未能更全面地分析该企业状况;三是收集的仅是静态信息,未能对发生重大税收违法行为企业进行持续动态跟踪,因此企业违法动机等一系列问题仍有进一步研究空间。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脱贫农户返贫抑制与可持续生计研究”(72004037);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后脱贫时代广西返贫预警机制构建研究”(20BJL004);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竞争力测度与经济效应评价”(2020KY16003)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4号)[EB/OL].国家税务总局,2021-12-31. [2]滕小芳,次旦平措.我国税收逃逸的形成与治理[J].西藏科技,2017(12):10-13.[3]程剑东.浅析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税收监管机制[J].商业经济,2020(10):148-149,191.[4]王玉.挑战与突破:平台经济下政府税收监管机制创新研究[J].探求,2019(2):71-78.[5]耿继敏.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水平[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29-32.[6]程燕凌.论税收检查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8):136-137.[7]刘天水.税总发布“打虚打骗”新动向,“四大行业虚开风险”居高不下[Z].http://blog.sina.com,2019.



精 彩 回 顾

※赵纳晖 张天洋|基于MD&A文本和深度学习模型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

※韩金红 杨小伟|重污染行业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

※黄刚 林盈吟 李文筑|金融创新、金融稳定性与经营绩效

※徐素波 王耀东|环境规制、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

※邢源源 王雪源|中国货币政策从逆周期调控到跨周期调控研究

※雷宇 等|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财会监督的含义和理论框架探讨

※戚振东 张紫璇|研究型审计: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李传宪 程雯婷 陈扬秋 程艳楠|政府审计合作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

※沈洪涛| “双碳”目标下我国碳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冯巧根|“双循环”下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契机

※孙芳城 罗勇 周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会计与财务创新发展研究

※赖丹 陈海权|高管薪酬粘性、分析师关注与技术创新

※郑石桥 柯遵妍 张兴源|薪酬水平、股权性质与财务审计重要性水平

※李文贵|决策权集中的激励效应

※谢德仁|资本公积金可否用于弥补公司亏损?

※叶康涛|会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朱元午|辩证唯物主义抑或实用主义:会计思想的哲学思辨

※周立云 谭伟|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及方法研究

※郑德渊 温乃馨|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定价模型研究

※李闻一 万秦娟|费用报销中的诚信行为研究

※周一虹 元庆洁 芦海燕|甘肃“杨秸秆”全产业链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淳伟德|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商品期货市场波动影响研究

※韩忠雪 高心仪 张玲|创始人控制、商业信用与企业金融投资

※周冬华 马海鹏|传承与演进:中国共产党财会监督百年史

※汪 薇|数字时代公立医院财务智能化系统建设实践研究

※张 薇|政府审计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栾甫贵 胡会林|高管断裂带与企业财务违规

※程文莉 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探究

※黎精明 林婉琴|年报问询函对被问询企业内控质量的影响研究

※淳伟德 朱航聪|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张继德|企业信息系统的“三流合一”到“六流合一”

※武 龙|我国企业“存贷双高”异象及其信贷留存本质研究

※谈多娇 王丹 周家齐|碳市场、内部控制和碳信息质量

※刘用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重点难点解析

※仲怀公 陈双|《审计法》修正条款的九大要点

※何瑛 赵映寒 杨琳|海底捞价值链成本管控分析

※董啸尘|基于BI技术的存货管控探索与实践

※乔春华|再论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

※谭跃 汪伶洁|超额商誉、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

※戴致光 等|海域资源会计理论结构及报表编制研究

※谢志华 杨龙飞|利润表释疑

※汪薇| 数字时代公立医院财务智能化系统建设研究

※李兰 任文娟 蔡德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蔡昌 曹晓敏 蔡一炜|数字企业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研究

※杨毅 高玥 吴晶晶|供应链金融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吗

※黄国良 余娟|资本市场开放与信息披露质量

※王永梅 许莉 周旭东 尹花|研究型审计: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

※干胜道 王文兵|三次分配与财会审理论研究

※郑鹏 董春雨 胡亚琼|会计法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胡爱平 张春艳 周莎|财务共享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蒋盛煌|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深度融合探究

※李锦彰|重新认识“龙门账”

※王海兵 卢亚然|体育精神在内部审计文化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苗绘 王金营|农地信托中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借鉴与创新

※周晨 刘晓红|司法会计鉴定业务行业发展状况研究

※王雪荣 侯伟龙|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与展望

※刘金林 金倩|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估算方法研究

※周方舒 殷潇 郭小姣| 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王卫星 杜靖|研发投入惯性、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竞争力

※王然 卓信 成金华 卫玉杰|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

※李明|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

※李 正|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李霞 阿提 陈劲竹 孙悦|新旧工会会计制度对比分析及启示

※夏同水 宁雅坤|外资持股、会计稳健性和股利平稳性

※白晓红|审计的未来——致敬RPA审计机器人开发教程的探路者

※王晓燕 张册|宏观经济因素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

※张卓 蔡晓通 何春飞|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会影响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吗?

※李秉祥 任晗晓|大数据资产的估值

※孙宋芝 徐涵|生命周期、财务宽裕与公司研发投入

※郑德渊|上市公司支付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李四海|高管预期离任与企业捐赠行为研究

※黄志忠|资产评估报告的信息价值

※林巍巍|平台企业智慧资本计量问题探究

※邢会 等|税收优惠、企业异质性与实质性创新

※李建军 张书瑶|财政补贴、市场化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王清刚 吴志秀|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研究

※邱月华|“区块链+会计”的目标、挑战与发展对策研究

※李越冬 孙凯|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吗

※尹 熙|医院经济运营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究

※吴树畅 张雪 于静|经营风险与财务杠杆关系研究

※王斌 李敏| 信任与薪酬激励

※许永斌 郑智勇|公允价值层级相关性、金融工具与公司治理

※刘 勤|技术发展赋能会计变革

※陈毓圭|党史教育融入研究生课程的几点认识

※陈毓圭|会计是一种技能

※程 平|RPA审计机器人:理论框架与研发策略

※刘明辉|守正创新,开创新时代会计理论研究新局面

※顾水彬 高屿洲|企业合作研发管理控制系统研究

※韩金红 袁勋|产业政策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李昌振|国家治理视域下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逻辑与路径

※何雪锋 李艳秋 万小容|双循环下供应链金融“堵点”及疏通

※叶忠明 郑晓婷|关键审计事项同质化的成因研究

※苑泽明 牛新琪 刘冠辰|芯片概念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朱敏|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智能财务研究

※田高良 高军武 高晔乔|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内在机理探讨

※付建华|财务数智化基础研究

※侯彦英|数据资产会计确认与要素市场化配置

※王志国 孙丹|第三方涉税信息共建共享优化研究

※唐国平 赵佩琪|公司治理与企业环保投资:文献综述

※李颖 张莉|增值税税率下调促进了企业现金分红吗

※王莹|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核算和决算的协同研究

※孙凡|平台企业财务欺诈成因、机理与防范对策

※张川 罗文波 聂洪迪|管理会计报告展望

※赵栓文 宋昊泽 朱超凡|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费用粘性

※盛明泉 丁锋 谢睿|多个大股东并存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刘斌 王敏 张金若 张超|Non-GAAP与GAAP盈余指标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

※伍中信 邓月 伍会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共享财务公司模式创新研究

※刘斌 王敏 张金若 张超|Non-GAAP与GAAP盈余指标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

※王爱国| CFO在智能会计发展中应把控三大问题

※曾雪云|会计的管理职能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杰奎琳·波特 滕晓东 黄泰然|会计教育新趋势

※闫华红 王亚茹 高洁|分析师关注、产权性质与审计质量

※杨雄胜|中国会计理论四十年:我们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李明 薛书新|商誉性质及其后续计量方法研究

※杜子平 孙瑞泽|钢铁行业对环保法规出台的事件性反应

※徐国君|基于事业合伙人机制的价值分享设计

※郑明贵  曾健林|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技术进步

※任世驰|自创商誉、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一种观点

※王晓洁|养老服务财政保障资金绩效评价

※周志方 张凌燕 赵凌楚|材料企业水资源价值流转核算、评价与决策

※晏文隽 应益鹏|做空机构参与对审计合谋的作用分析

※吴战篪 曾易楠|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

※丁友刚  吴玮琼  刘阳  程婉夏|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历程、趋势与内涵

※易加斌  柳振龙  杨小平|数字经济能力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研究

※蒋淑红 蒋益民|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综合云缴费服务平台建设

※王建新  张秦川|商誉后续计量困境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反思

※郑国洪  徐娅丽  黄冠华|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优化研究

※熊剑 陈栋|差异化利息政策能否有效治理实体企业金融化

※赖丹  冷洁|高管薪酬粘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创新投资效率

※栾甫贵 赵爱玲|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朱清香|新发展格局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张根明 高漪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金融错配与企业双元创新

※王文寅 刘佳|多维视阈下物流企业融资效率比较研究

※刘力云  崔孟修  王慧  沈玲|对国家审计基本概念仍需深入研究

※刘景广|基于区块链的医院智能化财务管理框架设计

※徐娜 于晓桃|“一带一路”下中国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周礼华|防疫常态下公立医院强化财务管理的若干建议

※陈建林  贺凯艳  刘天溶|创始人政治关联、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会计稳健性

※李越冬|国家审计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路径研究

※莫尔迪恩|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实践的融合研究

※孟茜  杨丁麟|高管超额薪酬影响企业风险承担吗

※马春爱  等|上市公司管理防御对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

※姚 曦  姚慧兰  冯 莉|反腐、党纪委参与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

※胡国柳  常启国|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践

※耿建新  孙沛霖|企业并购、商誉减值与资产评估关系研究

※淳伟德  文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研究

※曲晓辉|股权投资会计问题研究

※黄永林|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的多重关系与现代化建构

※肖红英|政府会计改革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郑石桥  贾云洁|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本质※傅 强 刘 杰|高管政治关联、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过度负债

※许江波  王晨|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善平 文 茜| 精准产业扶贫政绩工程的审计治理研究

※梁喜 张海菠|区块链技术在国际支付中的应用模式探析

※李兆东  王嘉成|金融机构区块链审计框架研究

※张功富 张木子|高管党员身份、贫困经历与企业精准扶贫

※朱永明 邱文静 赵健|高管团队断层线、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绩效

※闫华红 薛雅心|“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补助的产业靶向性分析

※张玉明 张永红 张明霞|营商环境优化是否有利于降低民企债务成本?

※冯 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成本管理机制构建

※张兆慧 冯展斌|多元化经营、政策不确定性与现金股利政策

※薛玉莲  孙梦娜  石青梅|欲益反损: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创新

※齐岳 李振之 黄佳宁|新三板企业转科创板上市背景下私募投资策略

※况学文|国外目标资本结构存在性之争

※杨松令|设立“现金保障天数”常态化财务分析指标探究

※房巧玲 高思凡|机器人认知自动化(R&CA)在审计中的应用探索

※张 晨 汪秀秀 蔡明舒|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信息技术与企业社会责任

※范英杰 林高飞|文化对企业管理会计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李志强 王亚平 张倩倩|策略性股票更名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博弈分析

※徐森  陈耀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综述

※杨忠海|货币政策、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权资本成本

※段世霞 孙瑞|基于前景价值最大化的PPP项目政企匹配决策研究

※刘雷 杨加裕|区块链技术驱动我国税收征管创新研究

※冯巧根|共享经济、互联网生态与组织间资本共享

※蔡艳艳 孟晓敏|数字化赋能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研究

※王福胜|配比原则的理论目标、内涵及配比效果影响因素

※周雪峰 乔晓丽 左静静|金融关联能否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双元”创新?

※程明|价值链视角下的医院成本管理策略

※曹玉珊 马儒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

※李建军|公立医院现代经济管理体系的理论设计与探索

※张俊杰|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李志强|国家审计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机理与路径

※彭梓倩 赵星宇 王凌伟|国内风险资本研究进展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朱学义  高玉梅  吕延荣|论现代轻工业奠基人张謇的会计思想

※王进朝 张永仙|企业生命周期、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

※乔鹏程|区块链技术反舞弊审计理论研究

※王小红 范佳佳|财务柔性、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

※袁广达|大数据技术与会计工作关系探究

※王海兵 等|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的路径研究

※张福宝 叶小杰|供应链金融与企业风险承担

※秦荣生|人工智能与智能会计应用研究

※杜  剑|柔性税收征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

※王中超 周绍妮|党组织治理与国有企业创新绩效

※温素彬 屠后圆|目标成本法: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 盛佳丽|战略地图: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 徐莉君|边际分析: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 刘欢欢|敏感性分析: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 杨露|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解读与应用案例

※林钟高|内部控制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逻辑与机制再造

※马连福|股权结构设计与公司治理创新研究

※张月玲 王晴 王晓菁|我国区块链概念股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管考磊 钟梅花|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银行借款

※朱金凤 黄丹丹 张坦|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激励效应研究

※曾雪云|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下的复式簿记

※奚宾 李洁|融资流动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研究

※吴昊旻|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分析师预测质量

※李建军 杨阳 李逸璞 张露丹 张煜琪|公立医院DRG成本管控体系的应用研究

※任永平 瞿珅|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永续债分类研究

※朱元午|新时代的会计担当与会计思想思辨

※李昕凝   刘梅玲   钱维娜   李虹|智能财务建设之制度设计与管理

※刘梅玲 刘凯 黄虎 赵文雄|智能财务建设之新技术运用设计

※刘梅玲 黄虎 刘凯 沙光前|智能财务建设之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设计

※刘梅玲 黄 虎 李文生 潘丽春|智能财务建设之业务流程设计

※李东升 姚娜娜 胡锋 武新丽|国企混改中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关系博弈

※蒋红芸  李强|关键审计事项、公司透明度与权益资本成本

※袁胜军 黄雪梅 胡甲滨|品牌价值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邹颖  张超辉|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国有企业资本成本

※李 霞 汪天祥 谢晓霞 干胜道|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侯芳 吕飞豹|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会计人工智能研究综述

※张俊瑞 苏 洋 董南雁|基于二元目标定位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透视

※杜剑 楚琦 杨杨|投资者情绪、衍生金融工具与股票收益

※崔学刚|英国政府会计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与教训

※李晓东|数字经济中的会计:合作与增长

※许金叶 许玉琴|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价值之谜

※胡恒松   张 宇|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原因及对策研究

※王文寅 贾子璇|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行业比较研究

※杜 勇  谢 彪  李 勤|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

※马永义|纵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重大变化

※黄爱美 郑元清|中庸思想对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影响研究

※何 瑛 杨孟杰 周慧琴|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重塑会计学科体系路径

※岳上植  邹鹤瑶 |关联交易、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

※王东升 朱兆慧 代亚梦|Freemium商业模式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成颖利 杨 柳|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治理与绩效

※吴水澎|对第四次新技术革命与会计变革有关问题的看法

※王化成 陈妤琨 陈占燎|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王艳|海南航空海外并购风险及其启示

※王竹泉|我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

※黄虹 仲致鸣|并购溢价、对赌协议与商誉减值

※张敏|大数据审计:五大趋势与五大挑战

※孙 忍|BIM技术在临建费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王会金 张文秀|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流”审计模式研究

※许金叶|智能管理会计:智能合约的缔结与履行

※敬志勇 等|“区块链+会计”应用研究

※盛明泉 等|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蔡昌  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与治理对策

※郑石桥|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杨书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法务会计业务探讨

※王爱国│智能会计:会计转型发展的方向

※韩洪灵 等|瑞幸事件与中美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回顾与展望

※王化成│财务理论开拓者 政府会计奠基人

※索拉夫·杜塔|会计演变之我见

※侯晓红|费用粘性、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分配

※卜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崩盘风险

※孙德宝|传统传媒集团向文创集团转型的盈利模式研究

※ 贾康|与时俱进优化治理,精准管控疫情稳健前行




地址:太原市五一路190号雅典金座大厦电话:0351-5229557   0351-5229558   13383412985   13333411898E-mail:[email protected]://www.kjzyzzs.com

扫码关注

《会计之友》

这篇关于苏 露|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特征分析及建议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