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通了,工作就顺了

本文介绍了当你想通了,工作就顺了,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作者:洞见Autumn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推荐:职场(ID:zhichangbianjibu)

Staffers


你轻视和敷衍的同时,它也在默默抛弃你。

美国有位人称“佛商”的商业奇才,叫麦克尔·罗奇格西。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曾前往印度潜心钻研佛法多年。


获佛学博士学位后,麦克尔还想继续研究佛理,师父却鼓励他回国工作。


师父说:“忙碌的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你这些年学习成果的最佳地方。”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真正的修炼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生活之中。


Staffers


01

老家一个堂弟刚入职那年,曾深夜打电话向我倒苦水。

那时他刚失恋不久,又碰上了难缠的客户,忍不住跟人大吵了一架。


后来主管给他两个选择:上门道歉、立马走人。


“他先欺负人的,凭什么我道歉?我不干了还不行吗!”


愤懑不已的他,在电话那头一连抱怨了半个小时。


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后,我给他讲了我早前在报社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工作的第三年。


有一个我带的新记者,没有经过我审核发稿,结果内容有点小问题。


主任当着所有人的面,劈头盖脸地骂了我整整四十八分钟,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那天我绕着单位旁边的湖跑了整整五圈。


此后,凡是经手的稿件,我都要检查两遍以上,一个字一个标点地校对。


第二件,是我刚做主编那会儿,有一回因为临时撤稿开了天窗。


当时整个办公室急得团团转,我赶紧想了主题,联系了两位资深作者,求人家立刻、马上开写。


然后一伙人校对、排版,忙活到凌晨,终于顺利交付印刷。


很多年后再回想起这两件事,我依然感慨很深。


你问我委屈吗?当然。新记者工作失误,为什么让我背锅?


着急吗?当然。要知道,开天窗对报刊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我更知道,再委屈、再着急也没用。


我要做的,是把眼前的事处理好,是用成绩证明自己。


最后,老师毕业时送我的一番话,被我原封送给了弟弟:


“在职场,要戒掉你的玻璃心,和那些无谓的情绪。


把活儿做完,把事情做好,才是一个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没有谁做得比谁更容易。


Staffers


02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

整天不是抱怨老板奇葩、同事不好相处、自己怀才不遇,就是觉得工作太难、破事太多、行业前景太差。


日常就是各种吐槽,自己的水平却一直在原地停留不动。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把事情做好的,不是能力,而是心境。


把工作当工作,看到的永远都是鸡毛蒜皮的问题。


撰稿人吴静思曾谈起自己的前任领导,一个永远优雅、干练的职业女性。


不管人在哪里,只要手机一响,立刻就能进入工作状态;


小到文档的行间距,大到手头的项目,都能做得一丝不苟。


无论多难缠的客户,多棘手的工作,她总是能应付自如。


离职前吴静思曾问领导:“您是有多爱这份工作,才能做得这么极致?”


领导的回答让她记忆犹新:“无所谓热爱不热爱,只要是你的工作,没理由不做好。”


日本知名保险公司创始人岩濑大辅,毕业后曾先后任职多家知名咨询公司和风投机构,最后选择了创业。


回顾自己多年的职场生涯,他曾总结出一套“工作三原则”:


接手的工作一定要按时完成,不管你能做到50分还是80分;
永远没有无聊的工作,任何岗位都要努力加入自己的附加值;
记住,一个挑剔和严厉的上司会让你学到更多东西。这个世界,时代的风向永远转个不停。

可那些能在位置上做得出彩的,永远只有一种人:


把工作当修行,遇山开路,逢水搭桥,越挫越勇,永远死磕的人。


我们都是普通人,工作不一定是自己热爱的,手头的活也不可能永远都擅长。


但职场的残酷规则是:你懒了怕了懈怠了,自会有不怕苦不认怂的人顶上。


抱怨不如改变,焦虑不如行动。


羡慕别人升职加薪,不如潜心修炼自己的本事。


刁钻的客户和严苛的上司,是工作中的拦路虎,也是成长过程中的贵人。


Staffers


03

最后,再讲一个最近在《把工作做到位》里读到的故事。

三个名校毕业生,通过校招同时进入一家快消公司做管培生。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腔雄心壮志,正是渴望做出一番事业的年纪。


但他们却被安排到了最基层的岗位,每天不是去门店帮忙理货,就是干些打杂的活儿。


有人打开始就有诸多不满,觉得公司没有眼光、大材小用。


于是每天都溜到仓库偷懒玩手机,干活的时候能出三分力,绝不出五分。


另一个人呢,倒是什么也没多想,每天领导交代啥就做啥,到点就打卡下班。


最后一个人却干劲十足,每天一早就到店,晚上还要回公司加会班。


同来的两人都笑他太轴,说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干得再好也没用,熬完两年轮岗期就行了。


他无视这些调侃,依旧勤勤恳恳,每天睡前还会恶补一会儿行业和品牌知识。


轮岗结束后,公司进行业务调整,第一个人毫无疑问被裁员了。


第二个,依旧是个基层员工。


第三个,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安排接任了刚刚离职的销售主管。


这些年来,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


“很多人成不了大气候,不是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过早地选择了安逸,停止了奔跑。”


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主角,一种是龙套。


很多时候,龙套这个角色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在心里淘汰了自己。


把工作当成贩卖时间,一辈子也就是个撞钟的和尚、沉默的螺丝钉。


把工作当修行的人,只会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永远在深耕。

就像上面这条收入曲线显示的,一个行业,起步期的人总是很多,但高原区的无限风光注定只属于踏遍万难、潜心打磨自己的极少数。

其实看一个人,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大致知道他的现状与未来。


现实的规则就是:


如果你现在每分每秒都感到很难,后面的每一年会更容易;


倘若你现在每分每秒都觉得很舒适,那么,你就要开始警惕了。


因为你轻视和敷衍工作的同时,它其实也在默默抛弃你。


Staffers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值得收藏的职场忠告?”

点赞最高的一则回答是:“永远记住,工作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


工作就是一场修行,那些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来渡你的。


当你想通了,不在工作中自我内耗,工作自然而然就顺了。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记住,当你觉得很累很苦的时候,同样也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候。


点个在看,熬过去再回头,别人依旧是别人,你却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了。


作者:洞见Autumn,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原文标题:在工作中修炼自己(深度好文)

往期精选

重磅发布 | 《2022年国品竞争力白皮书》及榜单重磅发布:比亚迪、安踏、宁德时代、腾讯......这些品牌成为行业“领头羊”

看了深圳地铁上崩溃的女子,我才知道北大博士为什么扎堆考街道办


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帮助职场中的你 从聪明走向成功


版权声明:部分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729116156@ qq.com 微信:lailai950517


我认真把你的每一个在看 都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职场

这篇关于当你想通了,工作就顺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