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项目式)熊茂华项目3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项目式)熊茂华项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项目式)熊茂华项目3(7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 1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1 任务一:传感器的基础知识3.2 任务二:检测技术基础3.3 任务三:典型传感器的选择3.4 任务四:物联网中传感器应用实践2 2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1 任务一:传感器的基础知识3.1.1 传感器的概述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3 3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1.2 传感器的分类1. 按传感器的用途分类传感器按照其用途分为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
2、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和24GHz雷达传感器。4 4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2. 按传感器的原理分类传感器按照其原理可分为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5 5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 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标准分类传感器按照其输出信号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1)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2)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3)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4)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
3、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6 6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4. 按传感器的材料分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会作出相应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它们中的那些对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被用来制作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从所应用的材料观点出发可将传感器分成下列三类:(1) 按照其所用材料的类别分类:金属聚合物和陶瓷混合物。(2) 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类: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和磁性材料。(3) 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类:单晶、多晶和非晶材料。7 7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与采用新材料紧密相关的传感器开发工作,可以归纳为下述三个方向:(1) 在已知的材料中探索新的现象、
4、效应和反应,然后使它们能在传感器技术中得到实际使用。(2) 探索新的材料,应用那些已知的现象、效应和反应来改进传感器技术。(3) 在研究新型材料的基础上探索新现象、新效应和反应,并在传感器技术中加以具体实施。8 8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5. 按传感器的制造工艺分类传感器按照其制造工艺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传感器按照其制造工艺可分为集成传感器、薄膜传感器、厚膜传感器和陶瓷传感器。9 9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6. 按传感器的测量目的不同分类传感器根据测量目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型传感器、化学型传感器和生物型传感器。(1) 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的。(2)
5、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能把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化学量转化成电学量的敏感元件制成的。(3) 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各种生物或生物物质的特性做成的,用以检测与识别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传感器。1010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1.3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1. 传感器静态特性(1) 线性度: (2) 灵敏度: (3) 迟滞: (4) 重复性: (5) 漂移: 1111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2. 传感器动态特性所谓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变化时,它的输出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
6、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后者。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1212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 传感器的线性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1313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4. 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它是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
7、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1414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5. 传感器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可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率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1515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1.4 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国家标准(GB 766587)中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1616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图3.1 传感器组成框图1717项目三
8、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2 任务二:检测技术基础3.2.1 检测系统概述检测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检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繁荣。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医疗、科研等各行业,检测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检测设备就像神经和感官,源源不断地向人们传输各种有用的信息。微处理器芯片使传统的检测技术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成为现实。 1818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现代检测系统应当包含测量、故障诊断、信息处理和决策输出等多种内容,具有比传统的“测量”更丰富的范畴和模仿人类专家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软件控制测量过程。 (2) 智能化数据处理。
9、 (3) 高度的灵活性。 (4) 实现多参数检测与信息融合。 (5) 测量速度快。 (6) 智能化功能强。 1919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2.2 检测技术分类1. 按测量过程的特点分类1) 直接测量法(1) 偏差测量法。 (2) 零位测量法。 (3) 微差测量法。 2020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2) 间接测量法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首先对与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被测量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种测量方法称为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的测量手续较多,花费时间较长,常用于不易直接测量或者缺乏直接测量手段的场合。2121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
10、 组合测量法组合测量法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测量方法。被测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结果。组合测量操作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多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2222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2. 按测量的精度因素分类(1) 等精度测量法:用相同精度的仪表与测量方法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2) 非等精度测量法: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相差很大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2323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 按测量仪表特点分类(1) 接触测量法:传感器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承受被测参数的作用,感受其变化,从而获得其信号,并测量其信号大小的方法。(2) 非接触测量法:
11、传感器不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而是间接承受被测参数的作用,感受其变化,并测量其信号大小的方法。2424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4. 按测量对象的特点分类(1) 静态测量法:指被测对象处于稳定情况下的测量,此时被测对象不随时间变化,故又称为稳态测量。(2) 动态测量法:指被测对象处于不稳定情况下进行的测量,此时被测对象随时间而变化,因此,这种测量必须在瞬间完成,才能得到动态参数的测量结果。2525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3.2.3 检测系统组成1. 检测系统构成在工程中,由传感器与多台仪表组合在一起,完成信号的检测,这就形成了一个检测系统。检测系统是传感器与测量仪表、变换装置等的有机结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