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上传者:2****5 2022-06-14 23:54:20上传 PPT文件 594.51KB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_第1页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_第2页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_第3页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3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一)环境容量 概念一: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概念一: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机械运动性质。 概念二:概念二: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个变量,环境容量它是一个变量,环境容量M M由两个组成部分由两个组成部分,即基本环境容量,即基本环境容量K K和变动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R R。前者可以通过环境质。前者可以通过环境质量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

2、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量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而言。其力而言。其 基本环境容量也被称为基本环境容量也被称为K K容量或稀释容量,变动环境容容量或稀释容量,变动环境容量也被称为量也被称为R R容量或自净容量。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稀释和容量或自净容量。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稀释和自净容量,无疑对防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自净容量,无疑对防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排放方式自净稀释W自净W稀释W例一:水环境容量例一:水环境容量: :反映流域的自然属性(水文特性),又反映人类对环反映流域的自然属性(水文特性),又反映人类对环境的需求(水质目标)境的需求(水

3、质目标)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稀释容量(稀释容量(W稀释稀释)+自净容量(自净容量(W自净自净)两部分两部分 稀释容量稀释容量: :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高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高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自净容量: :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土地环境容量土地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

4、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TSPTSP,SOSOx x,NONOx x,COCOx x,O O3 3,PbPb 等。其中, 大气空间有效面积; 大气空间有效高度大气环境容量00011()/(1)nnaaaiaiaiaiiQVBBCR000aaiaiaiaQBiBiCiR表示大气环境容量,表示第 种污染物的标准值表示第 种污染物的本底值,是大气环境资源的自身原始状态,表示第 种污染物的大气同化能力,表示其他非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比率。aaaHSVaSaH水体环境容量 水体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体( (河流、湖泊等) )和地下水体。 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指标包括:CODCOD、BODsBODs、C

5、uCu、HgHg、PbPb、CrCr、AsAs、C Ca a、溶解氧、挥发酚、氰化物等。水体环境容量Q Qw w 水体环境容量; ; V Vw w 水体体积; ;B Bwi wi 表示第i i种污染物的标准值; ;B Bwi0 wi0 表示第i i种污染物的本底值; ;C Cwi0 wi0 表示第i i种污染物的大气同化能力,可以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值; ;R Rw0 w0 表示其它非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比率。011001/wniniwiwiwiwwRCBBVQ水环境容量基本特征 资源性 水环境容量是一种自然资源能容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也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需要;水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可再

6、生自然资源。区域性 受各类区域的水文、地理、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域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水环境容量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系统性 河流、湖泊等水域一般处在大的流域系统中,水域与陆域、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构成不同尺度的空间生态系统,因此,在确定局部水域水环境容量时,必须从流域的角度出发,合理协调流域内各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土地环境容量 首先就其资源量的确定来说,有两个方面必须考虑:第一笼统而论,土地环境资源总量应是市域范围内的国土总面积。第二具体来讲,从城市环境污染影响出发,土地环境资源有效总量应为有土壤层覆盖和裸露的市域国土总面积。 城市土地污染物的主要指

7、标包括:CODCOD、BODBOD5 5、HgHg、CrCr、AsAs、CaCa、SOSO2 2、挥发酚、氰化物、油类等。土地环境容量 Ql 表示土地环境容量; Se 表示土地环境资源总量; Ml 为每公顷土地的土壤重量2250000kg ; Bli 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值; Bli0 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本底值; Cli0 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同化能力; Rl0 表示其他非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比率011001/lninililililelRCBBMSQ应用一 环境容量是在环境管理中实行污染物浓度控制时提出的概念。污染物浓度控制的法令规定了各个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容许浓度标准,但没有规定排入环

8、境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也没有考虑环境净化和容纳的能力,这样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和工矿区,尽管各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包括稀释排放而达到的)浓度控制标准,但由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过大,仍然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环境管理上开始采用总量控制法,即把各个污染源排入某一环境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采用总量控制法,必须研究环境容量问题。 n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提出了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n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1998-2002)纲要,提出了“一控双达标

9、”(全国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33211工程,加大了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力度。n2002年1月,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明确了“十五”期间努力完成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节制生态恶化趋势“三大任务”。n 国家关于总量控制的规定 我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我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10、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国家关于总量控制的规定(一)环境容量应用(二)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程中,人们认识到,如果将环境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程中,人们认识到,如果将环境这样一个复杂的维持自组织的系统,视为一个容纳废弃这样一个复杂的维持自组织的系统,视为一个容纳废弃物的物的“容器容器”,显然是不合适的。,显然是

11、不合适的。 环境容量应是一个描述系统性的、与人类社会行为环境容量应是一个描述系统性的、与人类社会行为息息相关的动态变化量。环境容量的概念表述了环境容息息相关的动态变化量。环境容量的概念表述了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但这只是环境功能的一部分。在这一纳污染物的能力,但这只是环境功能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内,部分内,任一环境,它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染任一环境,它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染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除此之外,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除此之外,环境还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神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神财富和文化载体。财富和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6178.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